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育部:我国每年980亿资助困难生8000万人次

2012年11月14日 03:2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教育部:我国每年980亿资助困难生8000万人次

  昨日,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网络访谈“中国的教育公平”现场。 张启川 摄

  昨日,在参与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活动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我国目前每年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金额980亿元。

  袁贵仁表示近年来,推动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一是健全资助体系。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金额980亿元。在中西部地区启动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路费资助项目。

  二是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一方面,对中西部采取特殊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如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另一方面,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如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提升中西部高考录取率等。

  三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近两年来,中央财政投入350多亿元,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实施特岗计划,共招聘30万名毕业生,其中80%留在当地从教。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

  四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近年来,主要通过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办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将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

  热点问答

  在昨天举行的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活动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等在与网友交流中,对营养餐、高校招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问答。

  营养餐 11省份3000万学生受益营养餐

  记者:“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于去年9月正式实施,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如何推动?

  袁贵仁:去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覆盖中西部699个县,还有11个省份在288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直接受益学生达3000多万。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营养干预计划,社会反响很好。

  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开发计划署和儿童伙伴组织的专家考察认为,中国政府组织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和规范性三方面的特点,与世界上90多个实施学校供餐的国家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由于营养改善计划线长、面广、涉及部门多,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漏,都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各地经验,与相关部门一道,深化细化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各个供餐主体的行为;深化细化资金安全管理,防止虚报、冒领、套取、挤占、挪用营养膳食补助资金;深化细化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招考 农村生源比例下降是必然趋势

  记者:有媒体报道,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下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守信: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较大的城乡发展差距所致。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不平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办学条件差。

  现在我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达到52%,而且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将持续上升,城市考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将随之提高,农村考生比例下降也就是必然趋势了。

  农村生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涉及教育公平问题,需高度重视。但解决好问题,核心是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目前政府已采取措施缩小区域间生源比例的差别,如实施“协作计划”,拿出一定的招生计划,由发达地区在中西部地区招生,2012年已达17万人;此外,国家还实施了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每年在连片特困地区招收1万名大学生。

  大学生环卫工 编制观念仍影响大学生择业

  记者:媒体报道,哈尔滨市招收环卫工人,几千名本科以上学历拥有者报名。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李守信:环卫工人的岗位吸引众多大学生报名,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社会现象。这突出反映了传统事业身份、编制等观念仍对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有着较大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不是不能从事环卫工人岗位的工作,但这样大数量的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报名,背后所隐藏的事实,是许多人想要获取事业编制这一“身份”。

  在现行人事制度之下,一旦获取这个身份,就意味着端上了国家财政的饭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讲,还可能终身受用。同时,这也说明了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再让工作岗位和身份捆绑在一起,一定要能进能出。

  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

  报告解读

  标准答案不能培养创新精神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摘自十八大报告

  【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褚宏启说,标准答案培养不出孩子的创新精神。他认为,应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来改变,培养出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褚宏启说,目前中小学课程内容太多,且偏重知识,给孩子留下的作业也都是巩固知识点,那种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以及专题研究性的家庭作业很少,这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建立孩子成才基本评价标准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摘自十八大报告

  【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褚宏启说,每个孩子的禀赋都不一样,只要能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施展自己的才华,那就实现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目标。

  褚宏启建议,应当对孩子成为“有用之才”有一个基本评价的标准体系,老师和家长评价孩子,校长评价老师和孩子,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校长和老师,标准应当一致,不要在某个环节出现断裂,“如果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只要升学率,校长也没办法,就会按升学率来评价老师和学生”。(记者郭少峰)

【编辑:张哉麟】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