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八大代表张杰:大学要做推动科学发展重要引擎

2012年11月16日 13:1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十八大代表、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大学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日,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十八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张杰认为,中国的大学应该加快构建与完善三大体系: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创新发展体系和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大学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张杰告诉人民网记者,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报告,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从战略上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人民网记者:我们都知道,您已经担任了六年大学校长,可不可以谈谈大学在推动我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张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要加强创新意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在此过程中,创新是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但创新的引擎和源头是什么? 如何建立激励创新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来看一下在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大学所发挥的作用。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要素驱动的快速发展时期,以及从二十世纪中叶到目前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驱动的创新发展时期。在第一个阶段,美国大学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在第二个阶段,大学除了继续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外,还响应社会的需求通过自身的变革及建立激励创新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和文化引领的功能,成为了美国第二个发展阶段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促成了60年代的航天、70年代的电子、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以及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等五次技术和产业革命,带来了美国经济社会的五次跨越式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时期,中国的大学也应该要大有作为,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源泉。这是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人民网记者:中国的大学应该如何完成您说的历史使命呢?

  张杰: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中国的大学应该加快构建与完善三大体系: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创新发展体系和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首先,在我国目前阶段,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取决于发展模式的转型,而发展模式转型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创新型人才。大学承担着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对一流创新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建立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就是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引领未来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建设创新型国家。

  其次,卓越的创新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源泉。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大学是创新的不竭源泉。大学之所以是一个卓尔不群的独特社会组织,就在于它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追求卓越。假如一个社会没有了大学,那就失去了人才荟萃的创新基地,缺少了创新追求的蜂巢和载体。卓越的创新发展体系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创新要素的输出和创新生产力的转化,并带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最后,卓越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引领时代发展。大学是知识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的思想道德、精神文化的根据地和制高点,更是社会良心、公平和正义的最后堡垒。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重要战略资源,大学的文化和精神不仅仅是大学的追求和灵魂所在,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命脉所在。卓越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要发挥文化创新功能,形成创新文化,增强创新能力,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形成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人民网记者:对于我国大学的发展,您还有哪些建议?

  张杰:第一是希望能充分认识大学与社会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尤其是除了人才培养之外的关系。大学除了是社会的人才成长体系外,还是社会的创新发展体系和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引领体系。

  第二,希望能更加注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另外两个重要要素,创新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设。在国家的研发经费的投入上,要进一步加大日常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投入,在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少一些项目经费,多一些日常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投入。建立保障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人事制度和薪酬体系。(记者 罗旭 熊旭)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