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0后大学生带调研报告试水“社交式求职”

2012年11月21日 09:4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90后广州大学生试水“社交式求职”

  在不少应届毕业生看来,如果把一场面试变成一次关于合作的谈判,那么成功率会高很多,因为合作谈判的对手少,双方平等,机会多很多。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进入“社交式求职”通道。90后广州大学生们开始尝试这条通道,微博、网站、日常的活动、亲朋好友的资源,成为开掘通道的利器。

  “和老板平等对话”

  张明(化名)在广州一家大专院校读会计专业,明年毕业。在毕业季到来之时,他已顺利敲定了入职的单位。

  张明是坚定的“社交式求职”拥护者。非重点院校的背景早早就让张明感到求职困境。“你如果按传统的方式来找工作,大专学生面临的挑战会更难。”怎么办?早在大一,张明的爸爸教他:“把将来的面试官变成你的合作伙伴。”

  这个要求一开始被视为“不可能”。想法新锐的张爸爸在张明大一下学期就让他到朋友的小公司实习。“没有实习津贴,就是贴发票,贴得我手软。”张明说,不过他还是按爸爸说的,每天都学习业务,记下业务笔记。

  大二开始,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张明在自己的微博、网络上大量添加会计公司、审计公司老板、高管们为“好友”。一开始没什么人回应他,但其不断地发出行业信息并针对国家、国际上一些会计行业新闻做粗浅的点评。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他对会计行业的认识越发深刻,也认识了一些行内的朋友,其中包括部门主管、公司高管。

  “到了大三,我对广州会计公司的运作、竞争情况,甚至对国内会计公司的前景,都有一点点发言权啦。”张明说,这得益于行业朋友的指点和信息透露。“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都有把公司和行业做大的梦想,他们会看得很远。如果一个大学生也看得比较远的话,他们会比较欣赏。”

  张明说,自己是真心热爱这个行当,和大家交流也没什么太功利的目的。不过让他惊奇的是,几乎从大三起,他就不再担心就业的问题了。“我很有信心,至少能找到月薪2000元以上的工作。”他说,这个目标虽然不是很厉害,不过对他来说,这算是合理的。

  今年10月,经一位微博好友、广州某会计公司总经理助理推荐,张明去了该公司面试。他就好像和“行业好友”聊天一样,平等地和公司高管畅谈自己的想法,谈到了对会计公司开拓培训业务的思路,还说起行业内一些赫赫有名的人。公司很快与张明签了约,并且开出了2500元的月薪。

  “一个不错的开始!”张明自我评价道。

  打开通道的工具可以变幻无穷

  在“社交式求职”的理论中,毕业生可避免在求职中战战兢兢、“看人脸色”,也可回避公司和面试官的苛刻提问。更重要的是,面试官或许在几十人甚至更大的数量中挑选一个人,而“社交式求职”就好像你去谈一个项目一样,行还是不行,都有一定的胜算。但要打通这条通道,毕业生们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和努力。

  打开“社交式求职”通道的工具其实可以变幻无穷。今年毕业的暨南大学金融系毕业生陈先生回顾去年求职过程总结出一条经验:要做专业的事。

  去年今日,陈先生在某银行支行实习。中午午睡时间,他走出实习的银行,坐公交车来到淘金路。这条100多米的路段,密集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汇聚了目前国内金融行业机构的翘楚。陈先生一家一家地走访,“我对前台客户经理说,想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和销售情况。”在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陈先生总共走访了14家银行机构,和几位理财经理成了朋友,他们很乐意向我介绍自家产品的特点。在求职季到来时,陈先生已形成一份厚厚的《广州淘金路银行簇群理财产品营销概况》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成了杀手锏。车轮战式的面试中,面试官们对这份学生自己调研的报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后,陈先生成功收到“四大银行”中三家银行的录用通知。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在美国,有专门的社交求职网站,据统计,有接近三成的美国90后大学生计划通过这些网站找工作。在社交求职网站中,用户的个人主页设置里有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的详细信息,用户在填写资料时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小组,网站会不断发布不同的行业消息、招聘信息等等。用户也可以在上面呼唤业内的资深人士,表达自己的想法。

  社交求职网站与传统求职网站最大的不同是,毕业生可以加入相关领域的“群”,参加话题的研讨,如果理论水平高,或者经历等引起招聘人员兴趣的话,工作就会找上门。另外,也可以和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交流。

  除了像张明通过微博等互动工具“找朋友”、像陈先生深入调研外,接受采访的广州大学生们也总结了诸如听讲座、参加行业活动、向其他名校同专业的同学好友求援等方式。由于学校背景差异和途径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正在努力通过社交来消除求职路上的一些绊脚石。

  “比如有些大企业,只会把招聘启事发到重点学校。怎么办?我建议可在微博上联系一些名校里与你同专业的同学,请他们帮忙留意,看到招聘启事就拍下来发给你。”张明说,“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好工作从来就是要自己去争取。” 文/记者陈翔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