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访谈预告:异地高考“破冰” 专家解析推行难题

2012年11月27日 22: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嘉宾简介:张千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近两年曾三次向国务院、教育部递交“异地高考”建议书。
嘉宾简介:张千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近两年曾三次向国务院、教育部递交“异地高考”建议书。

  中新网11月27日电 北京、广东等地日前陆续发布2013年高考报名通知,其中并未提及非户籍人员报考事项,被解读为“暂不允许异地高考”,这无疑给异地高考前景泼了一瓢冷水。异地高考政策2013年能否顺利施行引发猜测,如何权衡各方利益更成为各界争议的焦点。

  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到1260.97万人。为保障这部分人受教育权利,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表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是教育公平的标志性事件,现在离年底只有1个多月时间,“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这一硬仗。”

  他还透露,近期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对各省(区、市)开展专项督查,还要分赴京沪粤等地督促指导落实方案。

  异地高考方案的“落地”引发各界关注。黑龙江今年10月31日率先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成为第一个明确异地高考具体门槛的省份。安徽随后也出台了异地高考方案,唯一要求是有“高中阶段完整学籍”,这一门槛比黑龙江还低。

  山东、福建两省在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意见之前,即提出从2014年起允许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在本地参加高考。江苏虽尚未出台具体措施,但明确表示将在2013年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

  此外,其它多个省份也在紧锣密鼓制定方案,海南、浙江、湖北等十几个省市均宣称会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

  就在公众认为异地高考将会在2013年顺利推行之时,上周,北京和广东相继发布高考报名通知,均明确要求本地户籍考生可报名在当地参加高考,这被媒体解读为“暂不允许异地高考”。

  同样是在上周,上海就《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意见,拟对居住证进行“积分制”管理,持A类居住证的人员,其子女按照规定可在上海参加高考。这被解读为上海异地高考出现松动的迹象。

  京沪粤动向未明无疑给异地高考前景泼了一瓢冷水,也成中国异地高考改革最受关注的地区。中国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曾撰文称,如果京沪粤的异地高考问题不解决,基本上等于我国整体的异地高考问题没解决。

  分析称,京沪粤动向引关注,不仅是因为这三地外来人口多,关系更多人的利益,还因为这三地作为全国高考洼地,享受了更多的教育特权。尤其是京沪两地,优秀大学集中,招录的本地学生较多,高考竞争小,自然成了反对教育不公平的众矢之的。

  此外,放开异地高考后,非户籍考生是否会抢占本地教育资源成为市民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各地推行该政策面临的巨大压力。京沪粤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口流入地,出台异地高考方案面临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异地高考推行还引发部分家长对高考移民的担忧。有网友认为,京沪等大都市已处于人口饱和状态,如果放开异地高考,会有更多外地人涌入,不但现有教育资源无法承受,还将引发楼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异地高考门槛如何设置成为关乎每个人利益的事情,引发各方较大争议。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日前向国务院提交异地高考建议方案时提出,随迁子女应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就学年限,并作为认定异地高考资格的主要条件,而不应该在社保年限等问题上设置高门槛。这已是他两年之内就异地高考第三次递交建议书。

  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也曾坦言,高考改革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一件事,异地高考一方面是有条件的准入,另一方面在推进时还要谨慎防止高考移民,以免造成新的不公平。

  那么,异地高考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破解政策推行中的困难?怎样设定“门槛”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公平?是否会引发新的不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将于11月28日10时30分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为广大网友解读上述问题。敬请关注!

【编辑:吴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