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益人士四问择校费 要求公开收支情况

2012年11月28日 14:3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深圳一些中学开始向非深户籍的高中生收取择校费,并要求学生将择校费直接汇入深圳市财政委员会账户。一名热心公益的80后青年得知此事后,认为该行为涉嫌户籍歧视,决定向深圳市教育局、市财政委员会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收取择校费的依据、缴纳人数、收支情况等信息。记者获悉,该青年已于昨日向两部门快递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缘起:非深户学生需年缴1万元择校费

  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刘潇虎,200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法学专业,曾在北京一家专门从事反歧视公益工作的社会组织工作过两年多。提及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因,刘潇虎表示,自己于去年通过了司法考试,准备从事律师工作,但长期以来一直对户籍及教育公平比较关注。日前,得知自己一位非深户朋友的小孩要上高中了,虽然分数比深户学生高出一大截,但是仍被要求交一大笔择校费,“我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就是在歧视非深户。”

  刘潇虎表示,早在2001年,市民吴海宁就曾经通过一人一议的方式向深圳市政协提出提案《关于给与在深暂住人员同等国民待遇的建议》(深圳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第20010402号提案),“如今10多年过去了,还是这样。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刚刚结婚、或者有了小孩,很担心再过10年还是这样”。

  一位不愿具名的家长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深圳某著名中学向家长发出的《深圳市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该通知书显示,入读该学校的非深户学生需要缴纳每学期5000元的择校费,代收账户为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一年就是1万块,太多了,而且为什么只向非深户籍学生收取?”刘潇虎质疑道。

  前述不愿具名的家长则表示,按照今年的录取标准,分配给D类的非深户考生的入学名额还不到深户名额的1/3,自己的小孩进入高中,已经比深户学生分数高出一截,“按照人口比例,非深户给深圳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样被要求缴择校费是非常不合适的。”该家长还表示,目前初一入学的学生中非深户比例已经超过六成,这样下去,如果还按照之前的比例分配,再过几年,非深户学生入学的路子将更窄。

  反应:提交申请直击择校费缴纳依据

  昨日,刘潇虎分别向深圳市教育局、市财政委员会提出4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收取择校费的依据、人数、收支情况以及深圳投入的教育经费数额。

  刘潇虎表示,这些申请主要是为了探求择校费在深圳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作用。他表示,深圳1000多万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还不到300万,非深户人口占了相当大比例。他们在深圳工作和生活,为深圳的财政收入做了大部分贡献。 “如果政府不为非深户常住人口子女受教育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却要求他们自己缴纳择校费,是非常不公平的做法。相对于深户学生和家庭,非深户学生和家庭受到了严重歧视。”

  刘潇虎建议,政府投放教育经费,应当改变以户籍人口为依据的拨付方式,代之以常住人口为依据拨款。他表示,这不仅对非户籍常住人口有利,也对户籍人口有利,“很多地方都已经在招收非户籍学生,一些户籍人口担心有限的经费被非户籍人口‘瓜分’。如果以常住人口为依据编制教育经费预算,把这块蛋糕做大,户籍人口就不必再有此类担心。”

  ■声音

  “无本地户籍需缴择校费”违背平等受教育权

  广东德纳律师事务所律师庞琨:

  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规定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重要使命,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政策有义务保证基本的公正与平等。深圳常住人口子女仅仅因为无本地户籍就需要缴纳择校费,这违背了保护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精神。

  @恋上土豆的感觉

  他们是深圳人却又不是深圳人,但他们爱深圳

  深圳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深圳人,却又不是深圳人。他们从小有个名字叫借读生、择校生。他们从小学费就要比本地生多交几千块,中考,他们比深户几乎要高100分才能上普高,还要比深户多交三万择校费,但是,他们爱深圳……(记者/张仁望)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