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办学难问题引关注 河北各界吁政府扶持
中新网石家庄12月3日电(记者 黄芳)被认为是家庭和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社会教育正遭遇“办学难”困境。3日,由共青团河北省委邀请,河北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官、学、研各界40余人就 “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话题进行面对面交流, 畅谈社会教育的“痛与快乐”,并征集各界对社教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特点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青少年社会教育,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梅世彤表示,这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战略选择。
如何发挥社会教育所长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校长田运隆看来,“重要的是挖掘社会资源的潜力,兴起社会办学之风。”
田运隆认为,社会教育首要是普及“尊师重教”的理念。“学校可以和民间社教机构衔接,合作探索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路径。此外,可发动社会力量为未成年教育提供如社会实践等更多便利。”
“尽管河北省的少年儿童保护教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然而仅仅依靠社教机构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副主任郭文邺坦言。
郭文邺所在的学校致力于接收、保护和教育流浪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极度贫困人员子女,成立10年来已接收弱势儿童768名,其中80%左右的孩子成功回归社会,在全国创造了弱势儿童发展性保护教育的石家庄模式,但如今却正面临“经费紧缺,教师无编制,师资不足”的窘境。
而另一位在全国范围内较早从事“问题少年”教育训练的社教机构负责人刘晓冰动情地说起民间社教的“甘苦谈”。“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她认为,不管是厌学、早恋、网瘾、辍学的少年,只要给他们生活化、亲情化、个性化的教育,都能学会生活、做人和学习。
“只是民间教育独立发展举步维艰,急需政府层面给与资金与政策方面的扶持。”刘晓冰表示。
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薛静认为,如能提炼社教机构多年的实践经验,梳理并为立法采用,形之为制度,将发挥更大的借鉴作用。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兰翠鼓励与会人员们“畅谈感受”,也殷切期盼代表委会们在各级“两会”上为青年所思、所想、所需“鼓与呼”,推动反映青少年普遍利益诉求的提案和议案尽快落实。
据悉,自2009年共青团河北省委启动“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以来,河北省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借助这一平台,已形成许多高质量的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提案和议案,为党政的有关青少年事务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该活动已成为河北省广大青少年与国家权力机关、参政议政机构沟通的重要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