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结伴离家出走称很好玩
小文,就读于李家沱某中学,初二学生,父母于2008年离婚,母亲刘女士另外成家后在外省打工,去年12月24日晚得知女儿离家消息,次日乘飞机回重庆。
“女儿才14岁,一直跟着爸爸和奶奶住。”刘女士说,不久前女儿曾对她说,“妈妈,我不想待在家里,我想离开这个家!”
小丽是小文的表姐,她说,“每个周末,小文都到我家玩,和我一起睡,因为她爸爸和奶奶经常吵架。”小文曾表示,有朋友在玩飞家,她也想试试。
去年12月24日,星期一,小文自称和同学小莉去上学,结果一去不回。奶奶打电话到学校,老师告知小文并没上学。晚上,小文没有回家。
一年见一次父母
其中一个女孩名叫小玉,就读李家沱某中学初一。她的母亲肖女士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女儿1岁多时,父母就在珠海打工,一般过年回家一趟。肖女士说,读小学时候,女儿很乖,每次下班回家,她都已经把饭菜做好。“上初中后,感觉不一样了,不喜欢和父母交流。”
另一个女孩小李,就读李家沱某中学初一,父母也一直在外打工。女儿成绩一直不好,曾向父亲表示有自卑感,不想读书。“前不久,她出走过,耍了两三天才回来,说是去同学那耍去了。”
吃饭都在玩手机
小文爸爸赵先生急得甩脑袋,“我没打她,没骂她,不晓得她为啥子走了!”
据了解,小文之前在家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得到满足。她曾多次要母亲买手机,刘女士就于去年6月把一个旧手机给了女儿。“我没在她身边,觉得很愧疚,于是就给了她一个。”
之后,小文沉浸于玩手机。赵先生说,“她一回到家,除了做作业,就连吃饭都在玩手机。”
去年12月24日晚,家住巴南区李家沱马王坪的刘女士和另外5名家长焦急万分,他们的孩子结伴离家出走了。
今年1月3日晚,6名女生终于被找到了。她们为什么离家?这10天去了哪里?
“很好玩,想试试”
1月5日,重庆晚报记者来到刘女士家,见到了刚回家两天的小文。她个子较高,面容清秀,性格开朗,看到重庆晚报记者热情打招呼。
记:飞家这个词,怎么知道的?
文:初一时听到周围的人在说,就知道了。
记:当时听到这个词,啥感觉?
文:挺新鲜的,觉得很好玩,也想试试。
记:对飞家的理解是?
文:离家,很自由,没有任何束缚。
记:为啥离家?
文:我不想待在家里。爸爸喜欢喝酒,和奶奶经常吵架,还摔东西。我在家里觉得没安全感。
记:这些天,你们吃什么,住哪?
文:在南坪五小区附近。一个在网上认识的姐姐以及另外两个陌生人,他们租的房子。吃、住他们都包了,还给我们买衣服。
记:你们都干嘛呢?
文:和同学在出租屋内上网,晚上出去逛逛。
昨日下午,重庆晚报记者从警方了解到,给6名初中生提供吃住的3个人,已被警方控制。
(为保护未成年隐私,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青春期为什么想飞家
重庆晚报记者前往12355青少年服务台,就初中生飞家一事咨询了该台心理咨询师郑勇利。
郑勇利说,飞家这个词由来已久,意思是离家出走。初中生群体一般12-15岁,刚好是青春期前期到中期这个年龄段,具有群体性、高自尊与强自卑同存在、权利控制感等特点。
“一个疯狂的孩子后面,一定有个存在严重问题的家庭。”郑勇利表示,首先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尤其表现在亲子关系上,其次是父母和子女沟通上以及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上。
郑勇利说,初中生容易轻信网络,加上他们的孤独感,很容易形成依赖和从众心理。家长对子女往往具有过高期望值,造成强大学习压力,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假期更要当心孩子飞家
郑勇利说,寒假即将来临,孩子空余时间更多。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在安全、人际交往等方面增强教育,带孩子出去玩、买书、谈心等。她提出以下建议:
1、和子女建立亲密而稳定的亲子关系,学会和子女友善沟通,切忌粗暴打骂;2、经常表扬和鼓励子女,给他们信心;3、要学会倾听,不要过度唠叨;4、尊重子女的隐私,给他们适度自由。
飞家事件接连发生
去年11月,璧山县3名女孩一起离家出走,最大13岁,最小6岁。出走原因是,其中一个女孩知晓自己非亲生的事实,一时受不了,伙同他人离家两天两晚,花光了钱才回家。家长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女儿情绪已平缓,但是想找到亲生父母。
去年11月,沙坪坝某中学两名女生相约离家出走,其中一人拿走家里1万多元现金。据家人介绍,女儿成绩一直不错,曾是全班第二名,后来被一群社会青年以出去打工为由骗出去。“目前虽已回家,但情绪受影响,一个多月还没上学。”去年12月,永川区13岁初中女孩小文离家出走,在朋友家待了几天后回家。(见习记者 杜江 刘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