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18位中学生提交报告呼吁加强大气污染处理
雾霾防治,北京中学生在行动
“我们需要表达我们的想法,而不只是抱怨”
北京连续多日出现的雾霾天气,让218位中学生无法坐视。
1月24日,北京四中高一学生石玉聪、马天野、张心怡等人,带着他们《关于加强北京大气污染事件紧急处理地方性法规建设的建议报告》,以及征集到的218名同学的签名,分别向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交通委和北京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强北京大气污染事件紧急处理地方性法规建设的呼吁书》。
“北京市中心公交出行率只有40%而纽约达到90%”,《建议报告》对北京发展滞后的公共交通提出对策,“宽阔的主干路在特定时间一半以上车道由公交专用,以限制小轿车上路,鼓励公交出行。”
在此前的1月19日,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已经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正在征求意见的《草案送审稿》相比,我们的《呼吁书》在应急方面,提出的措施更为具体详细。”《呼吁书》起草者之一、北京四中高一(3)班石玉聪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针对北京市大气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呼吁书》提出5条建议,包括明确建立并启动大气和健康应急评估的标准、对敏感人群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学生停课标准、严格控制紧急事件下上路机动车数量、大力发展公交系统,特定条件如重度污染时应考虑公交特别优惠政策等。
石玉聪说:“我们认为,《草案送审稿》措施较少且规定模糊,不利于实施和产生实效。”
事实上,北京市此次针对雾霾天气的透明态度、应急处理等做法,得到国内外赞誉。
1月14日,针对北京市连续4天出现的重度污染,城区和城南地区PM2.5浓度最高达每小时700微克/立方米等情况,北京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PM2.5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和生活中的燃料燃烧所排放的煤烟,和汽车排放的尾气及所带来的道路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过大,是造成本次污染的根本原因。再加上近期北京地区受闭合低压控制,地面风速减小,湿度加大,并且逐渐形成了静风逆温和大雾。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
面对持久不散的雾霾天气,北京市13个政府职能部门及各区县政府于1月13日倡议共同落实《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该方案确定了分级、分区实施原则。遇重污染日时根据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分区应对,实施对应的应急方案:一是及时提醒公众做好防护,注意关注空气质量信息,安排出行;二是根据空气质量预报,采取建议性减排措施,呼吁公众共同减排,全民参与;三是出现严重或极重污染日时,各成员单位启动应急方案中的强制性减排措施,加强监管执法,监督企业等污染排放单位落实减排。
在北京四中的同学看来,这些措施还不充分。他们在《建议报告》中写道:“《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体现了政府积极应对大气污染事件的态度。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倡议、带头、呼吁、敦促、协调、建议,即使提到了监管执法,我们也不太确信我们是否有法可依。协调机构环保局面对诸多部门、企事业单位似乎说话底气依然不足。我们不知道如果公务车不带头停驶是否应予以处罚,私车是不是不用对污染负责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停驶,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排放单位需要临时地牺牲一下商业利益为大家的呼吸而停产。但我们知道应该给予民众赖以生存的空气和蓝天一个法律的依靠,一个永久的而不是临时的权力对污染说不。”
北京四中的学生社团——学生环保社的同学起草了这份7000多字的报告,所提建议具体包括:组建科学客观公正的专家组,制订分级的大气污染紧急状态应急措施,明确在什么标准下由有关专家组启动大气和健康应急评估,建议政府是否采取某级应急措施,并给予市民前瞻性防护和减排建议。这个标准应以大气环境数据预测分析为基础,从而可以提前预防污染物在流通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聚集,而不是在雾霾已发生并持续多少天后才开始;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是PM2.5的敏感人群,当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应考虑分级别的停课措施而不仅仅是停止户外活动和体育课。
《建议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公交系统,紧急情况时可以考虑分时段公交免费;严格控制紧急事件下上路机动车数量,根据车辆的排放状况发放不同的环保标志,紧急情况时可启动机动车上路分级管理,强制排放状况欠佳的汽车(不论公务用车还是私车)无条件停驶;借鉴其他国家拼车享有快速道的方式,要求一定条件下禁止单人驾车上路或限制驶入特定的主干路;对PM2.5排放企业应进行分级,该迁出的一律迁出,不能迁出的在紧急情况下明确有法律义务限产减排,并根据对民生的影响程度制定具体限产标准。
1月24日,提交《呼吁书》的北京四中学生在向北京市环保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意图时,得到对方热情接待。《呼吁书》起草者之一、北京四中高一(2)班学生马天野说,这让他非常有成就感,“其实我也不确信我们的建议会不会得到重视,进而改变现状,但我认为,我们做这件事是对的,我们需要表达我们的想法,而不只是抱怨。”(记者张冉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