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校长涉嫌抄袭暴露学术不端之恶

2013年02月04日 15:3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日前在一次会议发言中说:“广州两所知名高校的校长,博士论文百分之七八十是抄的。校长作弊,这是耻辱!”他还指出:“教授作弊的现象也很多,包括大学的名教授,老师抄学生的,拿学生的论文去发表的,再这样下去广东的大学就坏掉了。”显然,高校学风问题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

  媒体在报道时用了“一语震惊四座”的措辞,这多少有些夸张了。其实中国学术界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早就不是新闻了。大学校长卷入学术丑闻中,也时有所闻。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人们已见惯不怪,难以“震惊”了。

  同其他行业存在的诸多不端行为一样,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造假,总是因为有利可图。目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归根到底还是想在学术资源的分配上多分几杯羹。高校当下的利益导向,可用两句话概括,一曰项目为王,二曰发表为大。项目越多,项目主持者掌握的资源越丰厚。现在高校当中,被称为“牛人”的,就是那些主持了多项高层次课题的研究人员,这个不用多说。关键是对学校来讲,更多的、更高层次的项目意味着学校在经济上、声誉上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提升,进而是办学成绩和政绩的提升。所以学校在职称、行政职务、奖励等内部资源分配的导向上,又极大地向“牛人”或者培养“牛人”倾斜,鼓励更多的人,拿更多的、更高水平的项目。而“项目为王”的前提又是“发表为大”,也就是说,只有发表了更多的、更高层次的论文,才能拿到更多的、更高层次的项目。

  一般来讲,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还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做学问、发文章,然后争取项目。但也不乏有人走捷径,又想要获得更多学校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又不老老实实搞研究,于是乎各种歪门邪道纷纷出笼,拉关系、走后门,抄袭、剽窃、造假、侵占他人成果,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抄袭、剽窃是最常见、影响最恶劣的一种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学术体制的公平性。

  可见,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有其深刻的体制因素。但我们不能倒着推论说,因为体制有问题,就可以剽窃,就可以抄袭,就可以行学术不端之事。事实上,“项目为王”的学术体制,在其他国家也存在,也深受批评,但批评主要集中在这一体制有碍创新、有碍学术研究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等方面,很少有人将其跟学术不端联系起来,因为在国外,学术不端行为与这个学术体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为什么相同的学术体制,在国内就催生了大量的学术不端行为呢?这就要归因于富有中国特色的一大现象,即对学术不端行为惩罚力度极小,学术不端的成本很低,因此产生了负面激励,导致这一行为的泛滥。两名校长涉嫌抄袭,刘院士知晓,按常理推测,相关部门也应该知晓,但目前没有听说相关调查和处理的详细消息。在德国,国防部长因为抄袭而丢掉了乌纱。而在我们这里,公众可能连抄袭者的名字都不知道,这样,学术不端行为又如何消除得了呢?

  因此,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惩治,应该探索建立一种更为合理的学术运行机制,而在之前,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维护现行体制的公平性,这样,才能将其合理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而将不合理性压缩到最低程度。而我们恰恰是在这方面出了问题。(周 云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编辑:王浩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