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青睐有创造性的学生 不要只会学习的好学生
哈佛不要只会学习的“好学生”
哈佛教授北京开讲 称有批评性、有创造性的学生才是哈佛的最爱
上周末,哈佛大学教授安娜·斯诺走进北京市八一中学,为北京的学生及家长们上了一堂不一样的“哈佛大学教学适应课”,这也是哈佛大学教授第一次在北京的中学为学生们上课。
本次授课的主题为“美国教育、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区别”,看似离中学生很远的主题,在安娜教授的讲授中,却让北京的中学生们清晰地了解到“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能上哈佛及不同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区别”。安娜教授特别强调:哈佛不想要只会学习的“好学生”,有批评性、有创造性的学生才是哈佛的最爱。
安娜教授从学习习惯的角度对犹太教育、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犹太人的学习习惯是,对已有的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小组讨论沟通想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重新解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他们养成了勤奋学习的习惯,也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所以,只占世界人口总数0.2%的犹太人,却包揽了20%的诺贝尔奖项。
与之相比,美国的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探索。美国人认为,从A到B,最好的路径不是别人尝试过的一些捷径,而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道路。他们强调,不要用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做理论工作的人,也需要懂艺术,因为思维角度的变换能带来很多惊喜的发现。另外,美国教育认为沟通非常重要,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与美国和犹太的教育不同,中国自古尊崇的孔孟之道,强调秩序和尊卑有序,在教育方面也要求学生尊重长辈,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不敢反抗权威,只是接受前辈的思想,因此抑制了创造力,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和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的问题在亚洲其他国家,比如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同样存在。
安娜教授介绍说,哈佛每年会接到来自世界各地上万学生的入学申请书,他们都是学业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对哈佛来说,重要的不只是“会学习”,学生应该会的更多,要“与众不同”。对中国学生来说,批判性和创造力是最难能可贵的。(记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