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入学至少挤开了一条公平门缝
广东东莞市教育局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子女积分制入学积分方案,影响新莞人子女积分入学的两项主要指标是父母的学历、职称的高低。东莞市相关负责人否认存在歧视。
孩子入学,居然要看家长的学历、职称。如此匪夷所思的入学规定,的确难免遭来板砖。不难设想,既然是依照父母学历、职称高低来决定孩子入学,自然是父母学历高职称高的孩子会首先胜出。
不过,这世上其实本没有绝对的公平,既然公平只能是相对的,那么,评判一个规则究竟是否公平,其实也只能相对而言,并不能用一杆绝对的标尺去比划。从这一视角来看,外来人口子女积分入学,以父母学历、职称成为主要指标,究竟是相对更公平,还是更加不公,也只能通过客观的比较来得出结论。
真实的情形是,学校招生这事儿,其实从来就未曾来者不拒,招生有门槛也绝非什么新鲜事物,自打公办学校诞生之日起,人家就只是面向户籍人口服务,甚至因为僧多粥少,就连户籍人口都未必能见者有份。对于外来人口而言,公办学校的门向来都是关闭的,甚至连一道门缝也从未留下。相形之下,此番规定外地人口子女积分入学,尽管条件依然相当苛刻,但相比此前的无条件拒绝,恐怕并不能说有条件的准入来得更加苛刻和不公。尤其是当父母学历、职称比较拿得出手的外来人口,子女能和户籍人口享有同等入学资格,至少对于这部分外来人口而言,这的确是个相对更为“公平的机会”。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总是要制定一些排队规则,“家长学历、职称高低”可用于积分入学,未尝不是个次优的选项。
从这个意义上说,挤开一道门缝,固然可能因为有了直接的接触和比较而产生更大的不公平感,但却并不能因此便得出“挤开一条门缝”还不如“把门彻底关死”来得更公平这样荒唐的结论。至少,相比此前的外地人员子女完全没有机会入读公办学校,父母学历、职称可以换得子女的入学资格,尽管仍是个苛刻的条件,却仍应被视作一个有限的进步,因为它毕竟是公共资源向外来人口敞开了一条门缝,尽管这个门缝仍然十分的窄小逼仄。
基于上述视点,对于公办学校向外来人员子女有限开放,其实不必过于苛求,假如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妨渐次推进。当然,门缝究竟该怎么开,的确不能毫无讲究,否则的话,明明是出于好心去尝试打开一条门缝,却反而因为门缝开得不合适,而遭来误解与质疑,也就难免事与愿违。
公办学校如何向外来人员子女敞开“门缝”,也不妨更多讲究一下技术含量。(江苏 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