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校内减负校外加压 新学期各地减负措施叫好难叫座

2013年02月27日 08:2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校内减负校外加压 新学期各地减负措施叫好难叫座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前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很多中小学生开学第一日就收到了一份“减负大礼”。从这个学期开始,各地中小学都开始落实减负措施:北京市小学将统一取消期中考试、厦门则取消了中小学早读、增加体育锻炼时间,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那么,今年的“减负”真的将不再是一句口号了吗?这样一系列的减负措施能够起到作用吗?

  记者在走访厦门多家中小学校时,发现不少初中老师已经开始减少作业量,尽量让学生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作业,学生特别欢迎:

  学生:因为平时作业很多,有时候就只有大课间,平时体育课也很少,如果这样子的话,能让我们得到放松。

  据了解,厦门的最严减负令主要包括“三减”和“三增”,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取消中小学早读,减少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和难度,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休息时间,增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8个小时的睡眠。

  而相比各地的教育现状,北京被认为是课业压力最重的地方之一,激烈竞争下的升学压力让很多小学生成了近视眼。在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看来,要改变当前家庭作业多、考试排名多、课外补习多,而睡眠时间少、体育锻炼少、自主支配时间少的现状并不容易,但他强调必须要改变这种局面。

  罗洁:有的学校不但给学生留作业还给家长留作业,不但有书面作业还有网络作业,老师拿个教辅作业,后边对答案,也没个评价。把孩子那点天性全都磨灭了。我们现在有的滥用考试,周考、月考、季考,考完试就排名,学生心理压力很大。所以我们对考试次数作了要求和限制,考完试也不许排名。

  为此,北京市教委进一步对减负指标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作业总量,要求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小学生每天不超过6节课、在校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初中不超过7节课、在校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另外,从本学期开始,北京市小学取消统一的期中考试,每学期将只有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可在期末组织一次全校或全年级的学科考试。初中只能组织期中、期末2次学科考试。罗洁还提出:将从区县、教师个人和场地等方面严格治理违规补课及各类竞赛,公开举报监督电话,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罗洁: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校舍不允许出租出借给这些补课的培训机构。

  近期,北京市教委还将试点一些减轻学生负担的新举措,包括小学一年级期末试点进行没有试卷的“快乐考试”,推行多元化学生评价方式、开展个性课程安排,同时在竞赛成绩不作为入学依据等前提下,推出课业负担全面监测公告。

  除了北京、厦门等地,新学期青岛教育部门也推出减负措施,各中小学校将全面实行“课程、课时、作业、考试和节假日安排”网上五公开活动。然而对于这一减负新举措,当地却有家长喊出:这样家长和学生的压力会更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青岛市的网上五公开制度将逐步在在青岛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开。青岛市文登路小学副教导主任秦娟介绍说:

  秦娟:我们通过校园网和班级博客,将学校办学的相关的信息公示在网络上,供家长们进行查询,结合着期末考试和节假日放假的安排,我们会专门下发纸质的家长信。

  对这项新规定,不少学生家长表示欢迎。但也有许多家长认为,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学校给学生减负,无形当中却可能是增加了家长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家长:不管是考初中、高中、大学,不都还是根据这个成绩来定么?课堂这点儿不够的话就得补。

  家长:别人都学,那我们要是不学的话就跟不上了。很矛盾,我也愿意让他玩儿,可是他学习要跟不上怎么办?现在竞争这么激烈。

  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校长黄学斌的担忧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大家最担心的还是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教学评价怎么来认定,否则减负还将是一句空话。

  黄学斌:管理部门能够认定说这个学校素质教育做的很好,但中考成绩可能不是很如意,家长能接受吗,教育部门能欣赏吗,如果可以,我想大家都很放得开。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不打破当前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模式,政府想为孩子们“减负”的美好初衷仍难实现。

  熊丙奇:学生真正的负担是来自于精神的负担。如果说给学生的题目是做一个小课题研究,他自己去创造、去研究、去思考的题目,花得时间更长,但是他感觉有兴趣。真正要做的,是要打破我们升学教育的体系。

  减负,一个口号喊了很多年,却仍然挡不住孩子们的书包不断变沉,尽管减负的命令一道又一道,减负的措施一条又一条,但是,“起跑线”上的竞争依旧越来越激烈。

  正如家长所说,谁不愿意让孩子多一些休息、玩耍的时间,但是,减负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更需要共同思考:学校的负担减了,课外的负担却重了,压力和矛盾并存。

  各地教育部门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但是也更需要社会各方的理解支持,完善考试制度、打破唯分数论,将孩子从作业和考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减负不再“隔靴搔痒”,仍旧任重而道远。 (记者刘玉蕾 陈庚 田甜)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