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伙通晓七种语言 坐48小时火车独自大学报到
南大新生的家长正在给孩子写信。
南京六合双胞胎同时考上南大。
新疆阿勒泰的小伙吾腾。
昨天,南京大学迎来8000余名新生报到,其中3290名是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本科生,在仙林校区有独自一人坐48小时火车来报到的新疆小伙吾腾,全家老小一起来送行的新生也不少。报到现场,家长们集中在一个教室里“秘密地”给孩子写了封信,这些信将在军训期间送到新生手中。
温馨一刻
今天是第一次给孩子写信
“赵熠,我亲爱的女儿,现在你已经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怀抱……”商学院的教室里一位妈妈正在给新入学的女儿写信。“我们是无锡的,女儿在办报到手续,我和她爸爸写封信给她。”原来今年商学院设计了一个“爱心书信”的环节,“给孩子写封信,送一段温情祝福,赠一份闯荡勇气。”这些信件放进信箱后,将在新生军训时发到他们手中。
“我这还是第一次给女儿写信,一直都在身边,用不着写信。我想告诉她,上大学了,别娇气,好好努力。”写信的无锡妈妈告诉记者,“虽然这些都说过,但有些话写出来和说出来是不一样的。”
“张扬,张帆,今天开始,你们就要面临新的起点了……”咦,怎么是两个人?写信的姑父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俩孩子是双胞胎,六合人,今年他们一个考进了商学院,一个考进了材料系。“我写这封信是要叮嘱他们兄弟两个,在新的起点要加倍努力哦!”
记者随后见到了这哥儿俩。他们都是六合高级中学的,今年高考哥哥考了393,弟弟考了366,加上他们又都是南大自主招生考生,就顺顺利利一起跨进同一所大学。“高中我们就在一个班里,同学分得清,但老师分不清,所以一般不敢喊我们回答问题。”弟弟性格外向,爱说爱笑,哥哥则相对内敛沉着。“还没来得及看宿舍,不过,我们在不同的院系,应该不会安排在一起了。”
强悍新生
坐48小时火车独自来报到
会说七种语言的新疆小伙来南大
在报到现场,一名来自新疆阿勒泰的蒙古族小伙吾腾一出场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位从普通牧民家庭走出的21岁学生,因为同时通晓蒙古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汉语、英语等七种语言,还未入学就成为南大微博上的明星。他被录取在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坐48小时火车辗转3000公里独自来报到
1992年出生的吾腾那森·克什克拜是蒙古族支系的图瓦人,他的家乡位于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白哈巴村,距边境线仅1公里。黑黑的皮肤,腼腆的笑容,让这个新疆男生看上去有点羞涩。
这次到南大来报到,他从喀纳斯湖畔的布尔津县出发坐了8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到达乌鲁木齐,然后又坐了48个小时的火车,一个人来到南京。“我家人很放心,我从高中开始到杭州师范大学附中读预科班,已经很适应独自生活了。”吾腾不仅汉语说得很流利,还会7种语言呢,“我是图瓦人,平时在家和家人主要通过图瓦语交流,但是我们生活的村子里有多个民族,我和我的朋友们从小一块长大,陆陆续续就学会了多种语言。”吾腾告诉记者,他们村子的村民,每个人至少都会说蒙古语和哈萨克语两种语言。在高中之前他已经会图瓦语、蒙古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高中之后陆陆续续又学会汉语、维吾尔语、英语。说到这儿,他分别用七种语言与大家打了个招呼。
也没有专门学语言,用着用着就会了
吾腾的小学和初中在当地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度过,“学校条件不是很好,木桌木椅都是老师自己做的,也没有篮球场和足球场,但是很美。初三那年,全校只有6个人参加中考,两个女生和一个男生中途辍学。”2009年,吾腾来到杭州读高中。因为东西部地区的教育差异和语言不通,吾腾入学成绩是班里的倒数第一,数学根本听不懂,更别说英语了,“落在后面的感觉很不舒服。”
学汉语和英语的时候,吾腾那森下了不少工夫。吾腾没事就翻字典,下课找老师开小灶,一年下来,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字典被他翻烂,不过成绩很快有了起色,高二分班时,他的成绩已经在班级前10名。外人看来很难学的少数民族语言,在他看来其实并不难,“很多语言或文字都有共通的东西。”他甚至觉得,从小学习的少数民族语言,对他后期学习英语等也起到了启发作用。
大学毕业一定会回新疆
来到南大,吾腾的第一印象是很大,很现代化,也很有文化气息,他很喜欢。这次到南京来,妈妈还特意给他做了家乡的土特产“奶疙瘩”,准备分给舍友们尝尝。
之所以选择学中文专业,吾腾说,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在生活中,对汉语文化也很感兴趣,目前读过的汉语小说已经不少,“我读的第一本汉语小说是余华的《活着》,很喜欢,暑假还刚刚看了莫言的《生死疲劳》。”“我最希望将来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也可能会考公务员,找个好工作。但是我一定会回新疆,因为家乡需要我,国家培养我们就是为了建设新疆。”
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吾腾还给记者展示了一段蒙古族的演唱绝技呼麦,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声音从喉底里发出来,据说,呼麦已经有千年历史,而今已是国宝级的艺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通讯员 齐琦 扬子晚报记者 张琳/文 扬子晚报记者 宋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