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山大学新生报到要求交《弟子规》读后感引争议

2013年09月04日 09:0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事件

  上周各地大学迎来开学季。中山大学要求该校2013级8000名新生入学报到时,要向学校学生工作处递交一份特别的暑假作业——《弟子规》读后感。此举不仅在中山大学校内引发不同声音,赞赏者以为在当今礼仪之道尽失的情况下,倡导学生阅读古典意义匪浅,批评者则指斥《弟子规》所传达的精神与现代大学应有的意识完全背道而驰。该校哲学系知名教授袁伟时更公开发表了题为《中山大学的新“笑剧”》的评论,认为,把一本300多年前五六岁小孩念的蒙学教材,一下子上升为大学生必读的“经典”,力度太大了。还要今日大学生诚惶诚恐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这一新闻经媒体传播后,也引发了各方的广泛争议。

  中山大学学生处负责人表示,“悦”读感的作业是今年首次尝试,布置这份作业的初衷是倡导学生无功利阅读,利用假期重拾自己,多读一些传统文化经典。希望新生入学就学会规则意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弟子规》一书正是古人倡导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中山大学表示,正在整理收集8000多新生交上来的读后感,进行分析和总结后,再决定“悦”读《弟子规》是否年年持续下去,成为该校独特的“常规动作”。

  (修菁)

  □微声音

  @小菲:《弟子规》的内容仍然有用,但应该鼓励学生领悟其思想精华,而非以作业的形式强制开展。

  @鹏飞:中山大学的“读经”教育体现了一种努力,是对旧模式的突破。但这种创新,也要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大学德育不应是训诫式的,而要致力于唤醒道德的自觉;它不仅是一种道德的思考,更要将感知与实践密切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超:现代大学作为公民教育的前沿,它有责任,也有希望为我们找出改善道德秩序的良方。然而,求助于经典所带有的那种永恒的亮色,暗示我们遭遇的如此尖锐的问题可以有如此轻易地解决,正表明解决问题的路还有很长。如果教育者尚且不能普及和实践《弟子规》的教育,却又急切地试图去影响学生,或许得到的,是更多反面的效果。

  □特约点评

  推荐大学生读蒙书不可笑,关键在阅读态度

  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现代大学生该不该读《弟子规》,而在于以怎样的情怀对待《弟子规》,以怎样的态度阅读《弟子规》。

  把《弟子规》当做心性之学、当做道德之学来看待,认为诵读它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改善,能使大学生们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甚至能够疗治当今社会的乱象,从而把它当做遵奉的对象,在虔诚敬畏和恭谦接受的前提下,记取和掌握其中的规条,不顾变化了的情势,不分辨其一般原则和具体内容,原封不动地拿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践行,这不过是一些人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是一种虚妄的想法。至于学生网上拷贝以应付差事,浪费大量的资源不说,这还导致了对道德的轻忽和亵玩。不适当的道德教育,造成了道德虚伪,其恶果甚至比道德教育的缺失还严重,实在是得不偿失。在这个层面上,我认同袁伟时教授的危言耸听。

  把《弟子规》当做一种知识之学、文化之学来看待,学习它不是为了力行其中的“劝”、力戒其中的“禁”,而是为了认识古代中国的礼仪规范,了解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探究中国的文明文化。这时,《弟子规》就是一个探究的对象。而探究是为了了解和认知,明白它说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它这么说的意义何在,那些规条在现代具有怎样的价值,能否成为我们当今文化建设的有效资源等等,这种取向的前提是质疑和批判。而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独立自主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正是大学的意义所在。从这个意思上说,现代大学生不仅应该读,而且必须读《弟子规》。

  千万不要以为传统的启蒙教材就不应该进入现代大学的校园,也完全没有必要视现代大学生读过去五六岁小孩念的蒙书为可笑。传统蒙书知识丰博,编写得体,很多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传统知识结构的缩影,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它们之所以进入孩子们的课堂,不是因为它内容的狭隘,而主要是它表现形式的浅显。它过去培育了包括众多杰出学者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现在依然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知识的有效途径。现代大学生读过去的蒙书不可笑,视这种现象为可笑才真正的可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徐梓)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