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瘾遍布课堂 苏州大学鼓励学生课前上交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在校园里,大学生群体更是人手一机,“手机依赖症”成为群体症候,甚至在课堂上也是手不离机。
为此,苏州大学文学院日前在个别班级展开了课堂试点,倡议学生课前上交手机,今后还可能全校推广。其效果如何?金陵晚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手机瘾”遍布课堂
小高是苏州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女生,正在读大三的她坦言,自己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除非是手机落在宿舍,不然肯定是随身带着手机的,上课也一样。公共课时,会用手机看电子书,专业课上,她会掏出手机,刷一刷微博、玩玩微信。“其实我也知道这样会影响听课,可有时候就是管不住。”小高形容说这是一种“瘾”。
像小高这样对手机有“瘾”的同学并不少见,“没了手机会让我感觉浑身不自在”,“有事没事都会想看看手机”……手机已然成为同学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
手机在给同学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却给老师们带来了烦恼,“老师在课堂往往变成次要角色,而手机反倒成了主角。同时,课间十分钟没有了嬉戏的场景,同学们之间少了直面交流,哪怕是挨着坐的两个同学,也是低头各自在玩手机,大家通过手机的交流,远比现实中直接交流多。”
学院倡议课前交手机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从2013年下学期开始,苏州大学文学院开始向全院师生发出了“无手机日”的倡议书,倡议大家从“无手机课堂”做起,“抬起头看看周围的世界,低下头倾听书本的声音”。随着倡议书的发出,学院首先在个别班级进行了课堂试点。
昨日上午,金陵晚报记者来到文学院“比较文学概论”课堂一探究竟。一走进教室,记者就看到在最前排左侧的课桌上,放着一个橙色的小收纳盒。多数同学来到教室后会自觉地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放入收纳盒。但也有个别同学还是坚持把手机带在身边,“我需要看时间,而且想把老师上课的ppt拍下来,但我不会在上课期间用手机娱乐。”
没有了手机的诱惑,一堂课下来,记者发现,同学们听得都很专注,认真地做笔记,对于老师的提问也积极响应,老师说到好玩的地方也会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上交手机已成习惯
上课前交手机?学院的这一新举措引来不少学生的吐槽。“大学了还让我们上交手机,真是对大学生自制力的侮辱。”此外,也有不少同学反驳,“如果老师上课内容足够吸引人,足够精彩,我们也不会去玩手机啊。”
“刚开始我也挺不习惯的,手机上交后上课老想着,时不时地会不自觉地摸摸口袋。一周下来就慢慢习惯了,上课专注了,觉得挺好的。”班长钱佳甜同学对于学院的这项倡议活动很是支持。
文学院学工办主任纪金平老师感慨良多,“起初有不少同学表示不理解,甚至还有学生到办公室跟我理论,但是仅通过两周的试验,活动便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支持,如今‘上交手机’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健谈起这一举措的初衷时表示,“许多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未成熟,因而不能对他们的自制力理想化,在他们管不住自己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制度和措施的约束,来避免可能发生的不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