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考改革配套措施出台 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一考定终生

2014年12月17日 09:12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务院在今年9月推出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方案中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听起来很绕的这段话,简单说就是:以后高考将不再是升学的唯一决定因素了,改为“两依据、一参考”作为升学的标准。“两依据”是指语、数、外三科的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则是考生在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作为这项改革的重要配套政策,昨天,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此后还将陆续发布自主招生及高考加分的相关意见,为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工作提供政策支持。相关意见的出台将会对学生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能不能打破一考定终生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依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从2005年开始推出,到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次《意见》的出台重在对学业考试制度的完善,以提高其权威性、科学性、公信力。在实施中,全国将从2015年起全面推进包括语、数、外等9个科目以及艺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考试。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说:

  刘利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

  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也是此次改革最大的突破点在于,试点地区上海和浙江将首次在2017年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并采取科目可选、成绩分等的模式。届时,原来要么文科、要么理科的选择,如今变成文理随便选,还可同时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看来,这种设计文理兼顾,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有利于扬长避短,同时也控制了学生的负担。

  郑富芝:这次就是在所有学科当中,科目可选、文理兼修、文理兼考。成绩是分等的,不搞百分制,主要是淡化分分计较。

  淡化了分分计较,3门计入高考总成绩的科目将以等级的方式呈现,由高到低依次设定A\B\C\D\E5个等级,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同时为高考选拔人才,各学科按人数比例设定水平区分度,占比依次为:A等15%,B等30%,C等30%,D等、E等共25%。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同学考到A等,说明他排在所有考生的前15%,这相当于给他打了一个“优”。

  《意见》还提出:各地要均衡排课,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期末,原则上,学完即考,两次机会。

  上海、浙江两地的不少学生认为,文理不分科,还能选考或更换科目,选择权大大增加了,可也有不少同学担心:选择多了,也面临不知该怎么选的问题。浙江长兴金陵高级中学高一新生杨金:

  杨金:因为选择性更大了,但是想到我要选哪几门课的时候,就不知道选哪几门了,所有的课程都是没有接触过的,有一些新课程加进去,会感觉很纠结。

  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挑战同样不容小觑。在上海,原来采取语数外的3+1模式,可自选1科,这一门也常常作为学生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单独成立班级,今后变成3+3,现行的分班制度将面临重新洗牌。面对新变化,上海某中学高三李老师袒露心声:

  李老师:我们现在存有疑惑的就是,以后高三啊,我们以前是分班,比如物理班、化学班、生物班,都是各有一个班的。现在这个情况,学生要选三门了,他可以跨文理科的,那么以后上课的话,是不是会出现一种问题啊?

  不过,也有不少同学和家长觉得:不再分分计较,亚历山大的局面会得到缓解,孩子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上海市重点七宝中学高二学生家长丁女士认为:

  丁女士:比如说你是个B啊,B就很宽泛了,假如35%的孩子都是B的话,那么你是第16名和你是第50名是一样的,压力小多了。35个孩子我们是站在同一条线上。并不是说我考的只差零点几分,现在分数咬的那么紧,一分就要差好多个名次。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认为,现行的选考模式,固然有其复杂之处,但其意义是打破了原来单一高考的考试模式,第一次在制度上让考生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这也为完善考试制度、让学生更全面健康的成长奠定基础。

  再说“一参考”,昨天出台的《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中提出,今后各地中学将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及社会实践5个方面来客观记录学生的各项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高考多元录取提供重要参考。那么,如此参考的依据是什么?又该如何去界定呢?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评价,但也有两方面问题,一是有要求,但很抽象、难把握。比如要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但怎么来记录体现很难量化。二是,无论德智体美,还是社会实践,记录过程是否客观、可信,甚至还涉及到社会的诚信体系。

  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更是结合我们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完整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亟待建立,这其中如何让中学自己觉得有用、让高校认可并承认各地的评价内容真实有效十分关键。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这次评价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写实记录,不是人为的、主观的评价,客观的在这三年当中,他在干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效,这些记录一定要真实,有据可查。

  为此,《意见》强调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活动中的表现,举例来说,今后不仅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这样就可以具体考察、进行比较了。

  在高校如何客观使用的问题上,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世洁给出解决路径:

  于世洁:原来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格式不统一、名称不规范等问题无法使评价内容大范围使用,今后各地将以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同时,高校自主确定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还将组织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对面试这样的环节中也会进行综合考量,大学的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和使用也有利于大学和中学教育的衔接。

  据了解,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根据两个《意见》制定本地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办法,并于明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记者刘玉蕾 丁飞)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