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高考改革也需要“减负”

2014年12月18日 15:43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高考改革的脚步,如今走得比大多数人的预期快。

  2014年到了年底,教育部几乎是以猝不及防的速度,连续两天拿出四份“意见”: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到高校招生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者和思想品德突出事迹者加分,到取消自招联考,将自主招生一律改为高考后录取……每一篇“意见”都意味着多项高中教育、高考办法和大学招生流程的新调整、新变化,四次“意见”叠加,最终形成的,决不再是以往多年外人难见其效的“小步倒腾”,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高考革命。

  为了这场革命,整个社会似乎期待已久。

  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至今,持续了37年、中间经历了多次微调的高考制度,几乎是中国被批评最多的政策之一,近些年来尤其饱受诟病。中国孩子的沉重书包和疲惫童年,中学里的题海战术和偏执少年,高中乃至大学里越来越浩荡的弃考、留学大军,更大范围内存在的创新人才和持久活力缺失、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分析推理到最后,都能归结为这一根法力无边、横扫一切的“高考指挥棒”。

  但,真正到了举足跨越这道门槛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也会有一丝慌乱与踌躇?高考改革,你准备好了吗?整个中国都准备好了吗?

  有这些年“小步倒腾”式的教育界内部改革垫底,让人可以有些底气。经过这么多年的抱怨与讨论,对于高考选拔和教育改革,在大方向上,整个社会已逐渐形成共识,比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选拔人才和教育环节更加多元、更尊重生命个体和办学资源间的差异和个性,给每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以更多选择机会。而且我们都已明了,改革便意味着对现实的大步跨越,每一项都不可能等到万事俱备、水到渠成才来启动、推行。

  只是,高考改革牵动千家万户,豪迈变革的背后,少不得精密细致的系统制度设计和清晰标准的透明操作。“一考定终身”有千般弊病,能够延续30多年不变的惟一理由,便在于它操作上的简便、硬性和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式的公平公正安排。与之相比,新的高考招录办法更人性化、更重多元评价,相应地,便也少了以一条尺子衡量所有人才的简单、固定排序,而多了人为操作的空间。如果权力阶层不能革除特权意识,整个社会不能铲净腐败土壤,教师、校长们没有普遍具备良好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自律,视职业声名为至高无上的荣誉,则令人期待的教育改革很可能因粗放、混杂的操作而难于落实,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失望。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从试点开始,集中民智,积累经验,扎扎实实做好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度设计,是当务之急。而整个社会也应避免焦虑急躁,留一点容错、试错空间,为高考减减负,少压些额外的“使命”,且静待它自我修复、完善,迎好这一场蜕变。姜泓冰

【编辑:孙静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