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GDP崇拜下的中国母亲病
“过错,谁的过错?谁的过错啊……”武姜的一声长叹,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母亲的心。
1月16日,北京四中原创的古装话剧《郑伯克段于鄢》正式在学校上演,这个故事取材于《左传》,郑国武姜太后不满长子继承郑国国君之位,与第二个儿子共叔段谋划兵变,失利,故事由此展开,情节跌宕起伏。
“姜氏所患的叫‘中国母亲病’,大人总习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应该让家长看看这个话剧。”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常常缺少对孩子发展自主意愿的尊重。”
中国家庭教育的焦虑是女人式的焦虑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记起了中国青年报记者董月玲在“冰点”版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扭曲的母亲》。文章开头的几句话令人震撼和深思:中国家庭教育的痛苦是女人式的痛苦;中国家庭教育的焦虑是女人式的焦虑;中国家庭教育的混乱是女人式的混乱!中国的家庭教育失去了什么?
1月7日,刘长铭以《郑伯克段于鄢与家庭教育》为题写博,这篇博文一出,网友跟帖热烈。
“姜氏所患的叫‘中国母亲病’,我认为也叫功利思潮病。病的结果是一样的,把好端端的孩子给害了。教育需要沉痛反思了。”
“将这些问题都归咎于母亲是不公平的,这也有当今中国社会的原因。在种种制度不完善的中国现实面前,很多家长也很无奈。”
“我们成年人的眼光太功利了,让孩子承担大人都不能承担的重任,那是犯罪啊!教育者不要折腾学生了,家长也不要再折腾孩子了。大家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开展人格教育,做平凡家长!”……
“昨晚,孩子晚了十几分钟冲进了也许本不该属于他的考场,眼圈里有泪。”一位家长在1月15日对博文回复时写道,“我的脚步,已追不上即将迎来11岁生日的他,只能带着些许的酸楚与更多的感动目送他小小的背影。晚上10点多他才回到位于远郊的家,他坐下吃饭,说,妈妈,我牙龈肿了。我心里一疼,急的。今早起来,他情绪从未有过的低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行不行。我真的希望自己相信,孩子就是这个样子悄悄地长大的,每一步都伴着疼痛。”
“是谁造成了中国母亲的焦虑?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有个好的环境?”在一家媒体工作的薛琪对记者说:“我以前一直是个纯素质教育论者,觉得只要儿子身心健康,人品好就行了。可是现在,我成了彻底的应试教育论者。孩子上四年级时,英语老师找到我说最好报剑桥或别的英语班,要不然就跟不上了。虽然孩子的英语成绩每次都是八九十分,但老师发话了,我敢不报?孩子上了五年级,班里别的同学家长告诉我,有的孩子每个周末要去上两三所重点中学的补习班,我慌了,不由得被卷进了逼迫孩子上课外班的队伍。”
薛琪曾加入过一个妈妈QQ群,群里说的都是这些事,她越看越焦虑,后来干脆退出了。“孩子曾多次对我说,妈妈,我想休息,我想玩儿,听着心里怪不好受的,但不上这些班又怎么办?我打听了一下,派位的几所中学只有一所还可以,别的校风都不行。前一段我去药店买药,看见两个穿校服的中学生居然去买避孕套,你说我敢让孩子上这样的中学吗?”
“我们身处一个焦虑的时代。”新浪网友张阑说,“高GDP背后有不断攀高的心理疾患的发病率,母亲病又何尝不是时代特征的折射。”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教孩子怎么做人
“家庭教育中的母亲式焦虑是一个庞大的题目,涉及面广,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现在的不少家长都缺乏长远眼光,孩子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没考上重点中学就焦虑得不行。其实,上什么样的学校并没有家长想得那么重要,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是无穷的。有时,挫折也是一种成长。”刘长铭说,“我和许多孩子已经长大的父母聊过,几乎每个人都感到在家庭教育中有许多值得检讨和反思的地方,都明白了当初如果不是强迫孩子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孩子也许会发展得更好。遗憾的是,我们都只有一个孩子,当我们确信自己已经悟出了家庭教育的门道后,已经不再有机会了。”
“我觉得家庭教育应该教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做个好人。”北京的王宁说。他的女儿今年上初一,见到他时,他正准备带孩子去南方旅游。“我和孩子她妈对孩子没有太高期望,只要她快乐健康就行。考上重点大学就是成功吗?我看不见得。我闺女五年级期末时,有一天拿回来两支笔和一块橡皮,高兴地告诉我她们班的一个孩子为了能评上三好生,给全班都买了礼物。这样教出来的孩子长大了即使上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又会怎么样?听说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清华毕业的博士,她的父母早就为她设计好了未来,牛津、剑桥以及中国的顶尖高校都带她去过。据说去大学参观时,甚至连将来可以坐在哪个椅子上、看什么书都为孩子设计好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曾趁全班同学上操时偷过东西。这样的家庭教育太可怕了!”
“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表现极端的家长——百般袒护孩子的缺点、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与校方斗争、向学校和教师提各种苛刻的要求或横加指责、在孩子面前丧失理智、在众人面前把孩子搞得无地自容、完全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提出完全不可能达到的要求,等等。在我的经验中,这些做法的结果几乎都是悲剧。但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得远远不够,更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来改变这种状况,这就更加令我们担忧。”刘长铭说。
学会尊重孩子是家长的必修课
有调查表明,多数孩子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一些孩子的心理、行为等出现问题都是家庭教育不当引发的。”北京四中副校长常菁说。据介绍,四中曾面向家长开设了国学与家庭教育讲座,反响不错。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家长的自身素养如何,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这些都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烙印。如何把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与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学校、家长、孩子需要共同成长。”
在常菁看来,在理想状态下,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不能缺位。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功利、急躁,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初中和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树立理想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针对品格、人格的家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有了问题,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当你骂孩子不看书时,你想没想过你家有读书的气氛吗?嫌孩子俗,你又看过多少经典?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好的教育标准不是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而是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大脑,健全的人格和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刘长铭看来,学会尊重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而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选择也是家长的必修课。“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就是唤醒人的自觉,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知、自律、自爱,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好公民。这也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记者 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