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愿读名著,网络文学、言情小说是他们的首选……”昨日,说起这一现象,武汉市第十四中学退休教师李育杰很是头疼。当下,中学生读的名著越来越少,课堂之外,他们更乐于拿起漫画、时尚读物,或是点击网络小说——这,早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了。
八成中学生不读名著
李育杰曾是14中文学社的指导教师,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学生们的阅读情况。他回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学生们都崇尚读名著,学校的文学社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全校范围内就某一名著,举行大讨论,“当时的情形,让人激动!”
时至今日,李育杰却发现,读名著的中学生越来越少了。提到名著,不少学生根本开不了口。是不是中学生不爱阅读?李育杰摇摇头,他说不少中学附近的租书店常常挤满了学生,只是中学生们的阅读首选是魔幻、言情小说,或是网络小说。
“名著能起到澄静心灵的作用,劣质的读物会腐蚀心灵啊!”李育杰很是忧心地说,经典名著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次要的角色。名著中的审美意义、价值判断均可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作用,而在当下,名著的这一引导作用以及其他教育功能,在渐渐被削弱。
采访中不少教师直言,起码有八成中学生根本不读名著,在部分重点中学也是如此。
名著为何不受“待见”
中学生为何不爱读名著?采访中,学生们给了记者三个理由。
十四中几名高一学生告诉记者,不少名著都太古板了,读起来很费劲,相比之下网络小说比较轻松有趣。一名男生说,他曾尝试读《巴黎圣母院》,里面有一章,全是在议论建筑,看得自己兴致全无。“一些名著小说,心理描写都太多了,很罗嗦。”
听到读名著,一些受访的中学生抱怨开来:哪还有时间读这些杂书,就快高考了,平时作业又多,周末还有补课……
还有的学生表示,就是不喜欢读外国的名著,里面的人名太长了,记不住;而中国的名著,也感觉太长,没有太多时间去读。相比之下,网络文学比较合口味:长短适中,有吸引力,最起码容易读懂,且有着直接的感官愉悦。
教育部推荐读物受冷遇
据悉,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首次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后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样也推荐了阅读书目,其中不乏古今中外的名著。然而,10年来,中学生冷淡名著的现象依然没有出现转机。
采访中,有省示范高中教师称,这其中除了学生们自身因素外,我们的教育也有问题:一方面,中学的图书馆普遍缺少经费的投入,藏书甚少,并且无法完全面向学生开放,学生难以借到想要的名著。另一方面是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得师生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中高考上。
尽管教育部多次宣布减负,但是大家心照不宣:谁减负谁“吃亏”,谁都不敢冒减负的险。课程、作业依然繁重,现存的教育评价机制让学生们过度关注分数,难以分出精力,或者觉得没有必要去课外阅读。
借高考引导不实际
采访中,不少家长并不支持孩子看名著,因为读名著意味着占用大块的学习时间,要命的是读名著对考试几乎没有多大作用,“如果读名著能得高分还差不多!”武昌区教研室教研员张银华说,现在的高考试卷有2-4分考查名著阅读,但如果非要以加大高考权重的方式,迫使学生们读名著,让原本愉悦的阅读变得功利十足,那就是教育的悲哀了。
张银华称,中学生阅读缺乏引导,经常是同学读什么,他就跟着读什么。难堪的是,现在很多教师自己都没有时间读名著,哪谈得上引导学生?在如今的课程设置中,几乎都没有关于“名著导读”这样的课程,他建议中学借助课改机遇,开设这样的一门课,引导学生们阅读,“不在乎他们读了多少,关键是要让他们有阅读的意识。”
(记者赵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