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观点
老师
是为了娃娃更好发展
也有要应对教育系统的考核
“让学生去做智力测试,学校也是不得已。”泡桐树小学心理教育中心主任陈竞坦言,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就近入读等规定,在进入学校时并未经过测试即直接进校,“在进入学习阶段后,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发现有些孩子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习成绩又拿不上去”,老师们就会建议家长带去“检查检查”。
陈竞称,若孩子的智力在标准线下,能让老师减轻一些压力,从而避免造成教育冲突。而他也认为,测验结果也能帮助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配合学校的教学,双方联手制定一个适合孩子自身情况的发展方案,“关键是家长的心态要好,双方的配合也要好”。据称,在确定了孩子在智力上有缺陷后,一些家长会继续让孩子“跟班就读”,也有一些家长会把孩子转往特殊学校或给予特殊的教育方法。在成都市区内另一重点小学任教的李老师也表示,若让智力差的孩子和普通孩子在同一标准下学习、考试,“学生、家长、老师都累,对这些孩子是不公平的,测智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孩子发展得更好”。
陈竞直言,没有学校会特意让学生去做智商测试,但教育系统的层层考核、综合排名,尤其是小学三、五年级调研成绩等,这些压力让老师们不得不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做智力测试。“按照一个班50个孩子来计算,因为一个不及格的孩子,全班的平均分就会被拖下1分左右,“如果医院的测试结果证明了这个孩子在智力上存在缺陷,那就不用计入整个班级的考评中”。
家长
近半家长对测试坚决说NO
也有病患儿通过测试较早确诊
娃娃的成绩不好,家长们都着急。然而面对老师提出的“去检查检查”的建议,又有多少家长能接受?
在昨天记者调查的10名家长中,近半家长明确表示,绝对不会让孩子因为成绩而去做智商测试。但另一半家长则认为,如果孩子确实学习非常吃力,老师又做出了这样的要求,“还是会考虑带孩子去测测”。
一些有问题的孩子也在测试后得到了确认。儿子在2岁多时,周女士就发现“没对劲”,“喊不出爸爸妈妈,跟人告别时手背向外摆。”在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她的儿子被确认为“孤独症”患者。于是她没辞去工作专心照料,现在孩子虽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些问题,但已能正常学习。她把原因归结于确诊得比较早,让孩子得到了适当治疗和照顾。
专家
测试结果是隐私
学校不得评比孩子智商
西南司法鉴定中心邱昌建介绍:“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正常的,而通过智力测验得出‘天才’‘蠢材’的几率,其实是非常小的。”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孙学礼教授指出,每年的初小学招生开始,就有多家小学与心理卫生中心联系,希望能为孩子测智商,均被该中心拒绝。孙指出,目前,对儿童做心理测试主要涉及到记忆能力、个性智能、行为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但影响一个儿童的智商有很多因素,“周围环境干扰,焦虑情绪等都可能影响到智商的测定,如果受到干扰,智商正常的孩子,可能测出的结果就偏低”。
因此,通过一张卷子来给孩子“定终身”不但有偏差,也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心理影响。故儿童时期做的测评只能给家长培养孩子提供一个初步的建议和方向,仅供参考。对于学校要求孩子到医院做智商测试来提高生源质量的做法,孙认为学校侵犯了儿童的权利。因为智商测试结果是每个人的隐私,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学校不得对孩子的智商进行评比;智商结果更不能像分数一样让孩子“攀比”,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智商比别人低一等,这又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
记者吴凤 王蓟
参与互动(0) | 【编辑:侯冬华】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