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应试教育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冲击越来越大——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教育新闻
    教育专家:应试教育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冲击越来越大
2009年11月04日 16:04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走出青少年体质的“现代化迷局”

  薛明扬

  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更需要青少年有强健体魄、坚强意志。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中国才能拥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笔者案头摆着一份最新出炉的《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报告》,情况不容乐观:中小学生体质持续滑坡,“关节硬、肌肉软、耐力不足、动作不协调”现象未见改观;营养状况令人担忧,热量、脂肪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不合理,致使肥胖率不断上升;而成年期疾病日益低龄化和性早熟趋势,使得一些因生理变化引发的心理问题开始显现。对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必须重视再重视。

  应试教育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冲击越来越大

  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写信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并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发展。在全国持续开展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正是从那时起确立了长效机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推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但目前,应试教育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冲击越来越大,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课时被大量挤压,加上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少学生在缺少必要运动的情况下,体质健康逐步下降。

  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追求开始显现,开展全民体育运动的条件由此成熟;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上时,体育将成为生活质量、人格完善、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在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的上海,出现的却是与通常研究结论并不相符的“现代化迷局”:一方面,生活观念的进步远远落后于社会财富的跨越式增长,许多人在享受日益丰足的物质生活时,继续忽视体育锻炼;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带来激烈竞争,迫使青少年为适应未来竞争而过度承载以脑力训练为主的学习任务,缺少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运动。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健康第一”思想

  这个问题不仅关系着每个生命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更关联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要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健康第一”思想,全社会共同携手,努力走出青少年体质的“现代化迷局”。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我们要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认识体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遵循教育规律。全社会应该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体育在增强体质、锻炼意志方面无法替代的作用;全社会应该对体育的真谛有更加深刻的领悟——体育的价值在于创造文化、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构筑理想的人文世界;全社会还应该形成“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和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特征”的共识。

  二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在积极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既学会自救的本领,又掌握一门体育技能,上海从今年开始,在中小学校全面实施“人人会游泳”计划。黄浦、虹口、卢湾等区已先行先试,将游泳项目纳入小学三年级体育课程,编写区本教材,统一教学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静安等区域为每位中小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健康运动处方”,从运动、营养、体质测试等方面全程呵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与此同时,上海还将为学生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并将展开专项督导,对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所涉及的课程安排、体育场地等进行督查,形成齐抓共管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三要积极支持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同时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让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一生幸福,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也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制约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困难和障碍,就必须争取社会资源和家长力量,坚定不移地推动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全社会都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共同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这是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描绘的锐意进取与勃勃生机的少年中国。如今,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更需要青少年有强健体魄、坚强意志。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中国才能拥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作者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