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8日,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委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北京论坛”在京举行,主题是“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
其中,教育分论坛主题包括:金融危机与国际高等教育动态,政府和大学的对策与行动,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出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参加研讨的有北京大学校长、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斯坦福大学教授马丁·卡诺伊、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朱斯特·赫尔塔格、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高级顾问、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副主席等。这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从更高更远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世界发展形势下的高等教育——
11月6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汇聚2009年第六届北京论坛教育分论坛,以“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为题,探寻高等教育的未来之路。
全球高校告别经费增长“黄金时代”
在金融危机的杀伤力作用下,高等教育的拨款减少、高校基金会价值严重缩水,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Christine·Ennew甚至称,英国的高等教育告别了过去几十年的“黄金时代”,高教发展空间的释放令人担忧。
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高级顾问Marshall·S·Smith介绍,在美国50个州中,半数以上的州缩减了它们对大学的投资,美国大学捐赠基金的价值,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8月大约缩水了23%。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称,中国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的增速预计显著下降,非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的增长将停滞。
金融危机犹如一场传染病
高校需自己诊治自身疾病
如果将金融危机比作一场“传染病”,那么高等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医生”也是“病人”。北京师范大学的周作宇教授这样比喻道。
作为“医生”,高等教育能够“诊断”危机并且提供“处方”;作为“病人”,金融危机将凸显高等教育的具体“病症”。政府以及非财政性资金的锐减,毕业生低就业率严重挫败高等教育的信心,高等教育是个被传染的“病人”。然而,从另一方面看,高等教育又是“医生”,在经济复苏中扮演着积极作用。
“我们通过发展创业教育,创造了4.5亿元的收入,解决了5万学生的就学问题,没有用国家的一分钱。”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教授骄傲地说。创业教育模式,让人们看到了高等教育在“医治”经济创伤道路的曙光
跨出校门 引来新机遇
“跨学科研究是一条富有成效的发展之路” ,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David·J·Skorton认为。该校社会科学所组织的跨学科研究课题产生了诸多的研究成果,引来了大量的科研资金,其持续发展中心也正在通过一种学术风险基金来激发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原创性的、跨学科的研究。
“创造力更容易在一个自由、多元和跨学科的学术环境中被激发出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Joost·Hartog教授进一步指出。
此外,Marshall·S·Smith先生提出的“社区学院”的建立、印度创立的创新与高等教育振兴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发展新策略,也颇受众人关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