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农村回族女童通过上学这条道路走进都市,成为“白领”时,“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也随之悄然改变。
今年23岁的回族姑娘马玲出生于宁夏南部山区的泾源县黄花乡庙湾村,她是村里第一位考上大学的回族女孩。如今,大学毕业的她正在宁夏一家知名企业从事行政工作。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有200多万回族人口。回族群众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经济条件有限,同时“重男轻女”观念在回族群众中根深蒂固,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回族女童失学、辍学现象曾经十分严重。
统计显示,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回族女童入学率仅为20%,到1991年也不过63%,是我国女童入学率最低的省区之一。“回族家里一般都有三个孩子,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家庭中学历最高的大都是男孩。”马玲说。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把回族女童教育作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女童教育环境,解决女童上学难的问题。自治区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在南部山区增设300多个教学点,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方便因路远、年龄偏大、照顾弟妹等原因失学的女童入学。成立女童教育促进会,设立女童助学金,每年拿出50万元帮助家庭困难的女童上学。
宁夏女童教育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宁夏等四省区28所农村小学开展女童教育试验研究,在教学内容上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增强了女童教育的吸引力。
在马玲看来,“同伴效应”也促使更多的回族家庭将女孩送进学堂。“我们家四姐妹中两个上了中专,两个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找到不错的工作,村里很多家庭都教育孩子要向我们学习。”马玲说,现在很多农村回族家长都认识到送孩子去上学是正确的道路,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不管男孩女孩家长都会送去上学。
见证回族女童教育发展的韦州回民女子学校原校长马新兰认为,回族女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整个义务教育逐渐普及的大环境。她说:“‘两基’攻坚、‘三免一补’等教育优惠政策的实施,使送女童上学的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8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4%,少数民族女童入学率也达到98.8%。(记者艾福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