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学生谈小升初:“没有户口就是低人一等”——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教育新闻
    非京籍学生谈小升初:“没有户口就是低人一等”
2010年03月29日 09:48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没有户口就是低人一等。”读小学六年级的文文憋了很久,冒出了这句话。

  这个非京籍的女孩目前在中关村地区一所普通小学借读。不久前,学校为小升初提前做准备,每个京籍学生都可以领到一张信息卡,文文则没有。在海淀,外地学生要自己联系初中学校就读,不能参加电脑派位。

  女儿的话让母亲李凡难受了好几天。她不希望女儿这么小就有这样的想法。她也担心,孩子心里的阴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考高考的不平等,而继续加深。

  北京和老家都被视为外人

  在文文就读的那所小学,六年级的四个班里,一半以上都是外地的孩子。

  杨珠心的孩子豆豆也在这个学校。1998年在北京出生的豆豆,至今已在北京生活了12年。老家河南对于豆豆而言,只是概念上的家乡,他不了解家乡,也不会说家乡话。

  母亲杨珠心从1991年起在北京打工,来京近20年,虽然没有北京户口,但她已不认为自己还是“流动”人员。“豆豆是独生子女,我是晚婚晚育。”杨珠心拿着北京武警总医院的出生证明说。

  最近这段时间,为了豆豆小升初的事,杨珠心经常失眠。“好学校咱不敢想,但周围的一般学校,想进去也得交好几万块钱。”她说,她一直幻想着,但愿今年小升初孩子能参与大派位,“派到哪,就是哪”,也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对孩子未来的升学路感到忧虑,但杨珠心坚持认为,就算孩子今后读不了大学,也不会把孩子一个人扔回老家读书。

  这个观点在外地家长中很普遍,因为他们周围有太多回乡求学失败的例子。

  “我一个老乡的孩子,回老家不到三年,家里没人管,经常翻墙偷别人家东西,偷鸡、偷钱,孩子全毁了。”杨珠心说,孩子在老家上课听不懂方言,也会被当地学生视为外地人。而孩子那段时间又在青春期,本身就比较叛逆,喜欢寻求刺激……

  杨珠心担心,很多在大城市“土生土长”的外地孩子,在成长的城市无法享受教育平等,而在户籍地的家乡同样也无法找到归属感。

  外地学生家长们的呼声

  今年3月,海淀一些外地学生家长开始向区教委反映,希望能在今年小升初里,允许海淀非京籍学生也能同等地参与电脑派位,就近分配入学。至今,家长们已几次与海淀区教委交涉。

  海淀区教委中教科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待家长来访时表示,对非京籍学生电脑派位的难点,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学生流动性大等原因造成的。例如在中关村地区,属于择校的热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北京本地户籍的学生在此择校的数量很大,空余的学位不多,因此家长才会发现在联系学校时困难较大。

  但在海淀另外的区域,特别是在海淀山后地区,一些中学有大量空余学位,但学生却招不满。海淀教委表示,如果最终家长实在联系不到中学,海淀教委将提供一些存在空余学位的学校供家长选择,但并不能保证“就近”。

  对于海淀教委的答复,一些家长也提出了反驳。一位家长说,中关村地区的择校热点主要是一些优质资源校,但一般初中的学位并没有那么紧张。

  不交赞助费 读书没商量?

  另外,外地家长在联系初中时也遇到一个怪状:最初家长联系时,中学一般都对外表示学位已满;但当家长表示可以根据学校要求缴纳一定赞助费时,中学又表示学位还可以商量。

  这些中学往往都是外地学生就读公立小学的指定派位学校。一般校的赞助费在一两万元左右,优质资源校的赞助费有五六万元。如果家长不能接受这笔费用,最终只能到海淀较为边远的地区中学就读,或者回乡。

  这种“怪状”的存在,将不少家长推向了民办学校,李凡也是其中之一。上周末,李凡到海淀西二旗附近的一所民办中学咨询,这里没有赞助费,也不限制学生户籍,学生可以住宿,但每学期的学费为1.5万元。三年下来,学费就要9万元。

  “这比进一些公办学校的费用多不了多少。”李凡说,民办学校的收费虽高,但收费是明的;公办学校里很多暗藏的收费并不比民办学校少,而且还要托关系找人,折合下来的成本也不少。

  李凡说,这所学校的主打特色是外语,这也是她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之一。“学校还有高中,真要在北京考不了高考,就出国去。”李凡苦笑着说,她和丈夫这些年也挣了些钱,但还是租房住,为的就是把买房的钱留给孩子以后上学用。

  尽管如此,争取非京籍学生小升初参加大派位,仍是李凡最近的一项重要活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其中,以各种形式表达这种要求。

  海淀教委也表示,非京籍学生在小升初学生里已经越来越多。从2002年开始这一趋势就已逐渐明显,从最初的几百人,逐渐上升到几千人。而关于非京籍学生小升初的同城待遇问题,几乎每年都有家长到教委反映。(文中均为化名)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