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2月3日刊发了两篇来论,从另一角度对择校费问题阐述了看法,认为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取消择校费”最终不过是将名校由“富人学校”变成“权力学校”。因此,“用人民币投票,也是公平”。
在一定意义上说,“以权为本”发展为“以钱为本”是一种进步。但是,还不够,应当追求的是“以人为本”,面对私立学校,讲讲以钱为本,让人民币投票,勉强说得过去。对靠国家投入、用百姓血汗钱建立起来的公办学校,讲什么用人民币投票,实在难以服众。
防止富人用金钱打开名校大门,就意味着为用权力打开名校大门开了绿灯,实在是一种奇怪的逻辑,两者根本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择校费不能简单地一撤了之,必须设计较为完善的招生制度,使学校能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录取学生,增加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将录取的每位学生,包括插班生、旁听生等的情况张榜公布,以权力要学位的现象并不难遇上,怕的只是黑箱作业。
取消“择校”,并不意味着只能就近上学,如果广州华师附中只能招石牌区域的学生、执信中学只能招老东山区的学生,则是对名校资源极大的浪费,应该根据本校学生住宿的条件,允许各级名校跨区、跨市招生,择优录取,甚至要允许学校取特招生,给校长几个名额,五个或者十个,不必考试或者考分不达标,但确有培养前途的可以破格录取。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情况更应详尽介绍:如果校长手中的学位都给了上级领导或企业老总的子女,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如果校长真是慧眼识英雄,发现了几位近乎天才的偏才,为国家、国社会培养了第二个、第三个钱钟书或沈从文,则是功德无量!(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