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学校”:北大教授为农民工上课——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教育新闻
    “平民学校”:北大教授为农民工上课
2009年04月05日 13:04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时隔九十载,蔡元培校长所倡“校役夜班”再现北大校园

  “平民学校”:教授为农民工上课

  时间:周五晚上7时。

  地点:理科教学楼109室。

  课程:“分享与宽容”。

  如果你以为,这是北京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一堂课,那就错了。台下坐着的102名学员中,既有20岁出头的小伙,也有已经上了年纪的大叔。他们全是北大各个管理、服务部门的工友。

  讲台上,北大教育学院的沈华老师正以“本周最令我开心的一件事”为开场白,引导学员展开小组讨论。10分钟后,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

  最后一个走上讲台的是张凯,这名保安员是第10小组的代表。“要说最让我开心的事,就是走进北大‘平民学校’了。以前,我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有一天我会坐进大学的教室上课,更别说讲课老师是北大的教授了。现在,我实现了这个梦想!我很充实,也很快乐!”

  北大教授无偿讲课

  外地来京务工的农民工,国内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因为有了“平民学校”的平台,它们结合到一起。3月,北大“平民学校”迎来了第4期的102名学员。在今后的一学年里,他们将在每个周末,免费接受北大老师的“传道授业”。

  “‘平民学校’开张,源于一个课题研究项目,这是教育学院的‘进城务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平民学校”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教育学院副教授岳昌君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在人际社交方面处于“孤岛状态”,也缺乏培训机会……课题组的几位教授由此萌生了重开蔡元培时代“校役夜班”的念头。一番紧锣密鼓的张罗后,2006年9月,“平民学校”出现在北大校园。

  上课地点从第1期的工会会议室,到如今的理科教学楼,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从当初主要由教育学院承担,到现在整合北大全校资源……“相比创办初期,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也作了调整。”“平民学校”副校长、教育学院教授丁小浩介绍,“平民学校”的课程设置以“通识教育”为主,分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共处”4大核心模块。在教师讲授外,课堂上配备了北大学生志愿者,引导学员小组讨论,与教师互动;而定期组织户外拓展、汇报演出,也让工友们其乐融融。

  麻雀也能变成凤凰

  “Where is the library?(图书馆在哪儿?)”“It's over there.(就在那边。)”……和两年前刚上“平民学校”时相比,如今的李帅显得自信、阳光。走在校园里,若是碰上外国留学生问路,她已能熟练地用英语和对方交流。

  “我一直都想念书,但来北京打工后,这样的想法显得太奢侈了。”这个来自河北邯郸的“打工妹”,已在北大校园管理中心工作了3年。当北大“平民学校”招收第2期学员时,她迫不及待地报了名。

  每个周末到“平民学校”听课学习,已成了李帅生活的一部分。从“平民学校”毕业后,她主动报名加入了第3、4期的志愿者队伍,以“过来人”身份,向新学员介绍课程内容,配合讲课老师个别辅导小组成员。“作为一个外来‘打工妹’,我曾经很自卑,在北大校园里感觉很孤单。但从一名学员,到现在成为‘志愿者’,我收获了自信与快乐!”

  据“平民学校”的班主任朱滨丹老师介绍,不少工友在这里积聚了力量,下决心借助知识改变命运。“往届学员中,就有一部分在毕业后通过努力,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平台;还有的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通过了北大相关专业的自学考试。”

  “平民模式”值得推广

  从“农友之家”到“富平学校”,从“红旗社区学院”到“农家女学校”……在北京城内,不乏服务于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培训机构与学校;但像北大这样,依托高等学府的教学资源、由在校师生担当志愿者的“平民模式”,可谓“独此一家”。从开张办学至今,“平民学校”日益红火,但创始团队的几位教授却有烦恼。

  随着学校的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北大校园外的务工人员,也想走进课堂“充电”。“除了第1期是53名学员,从第2至第4期,我们都把学员人数扩充到了100人以上。”“平民学校”教学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学院副教授鲍威说,现在“平民学校”允许旁听,并定期安排讲座。讲座“不设门槛”,所有校内外工友均可参加。然而,“平民学校”的教学资源依然有限。如果学员太多,教学效果势必将大打折扣……

  “‘平民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很高,经济成本较低。”有教育专家表示,继北大之后,如果“平民模式”能在其他高等学府中推广借鉴,将会形成辐射效应,可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改变进城务工人员始终在社会底层徘徊的现状,让更多的农民工朋友获益。

  作者:王乐

  (本报北京4月4日专电)

【编辑:张中江
    ----- 教育新闻精选 -----

Baidu
map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