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还住在板房里的都江堰受灾群众盼来了一个好消息:第六批4000多套城市安居住房分配将于11月30日启动。这标志着,占都江堰市损毁住房重建80%体量的“置换安居房”将全面完成重建分配。
历时5个多月、分为六个批次的安居住房分配并不轻松:产权关系不明晰,利益诉求多元化,背后是多年城市发展中沉积下来的利益纠葛。在外人看来,都江堰市无疑是如履薄冰。然而抽样调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都江堰群众对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满意度超过98%。
都江堰如何从纷繁的利益纠葛中找到破解之路?
关键词:尊重
破解“诉求多元化”困境
3万多户住房损毁户对城镇住房的期望和判断千差万别,涉及的效率与公平兼顾显得异常棘手。在尊重群众知情权、监督权、选择权的基础上,都江堰决策层拍板:群众的事让群众来决定。
重重矛盾中,尊重受灾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成为行动准绳。据统计,都江堰去年5月启动安居房建设,而建成区内1481栋危房,到去年9月还有350栋未拆,其中37栋不同程度存在住户拒拆或无法联系的情况。一面是3万多户受灾群众对新居的期待,一面是住户不舍得放弃旧房的坚持,都江堰在长期解释沟通基础上,选择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拆除危房。
拆除的过程谨慎又谨慎。“为了取得群众的谅解,光是前期工作就做了近两个月。”都江堰城镇住房重建办副主任孙凌霞说,重建办先向危房业主发出《危险房屋拆除通告》,同时在媒体上刊登公告,随后,又邀请公证处对每一处危房进行细致地证据保全公证。
2009年10月,危房拆除正式进行,到当年底完成95%,为总投资42亿元、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的政府安居房重建调度出了足够的空间。
关键词:沟通
融化“利益冲突”坚冰
从确定重建方案、拆危到分房,这是一个漫长的沟通过程。
对于城镇住房重建,最大的争议在于是“赔偿”还是“救助”。根据相关政策,城镇毁损住房家庭可用原毁损住房置换70平方米安居房或人均16平方米,超70平方米或保障面积的部分,按市场价补差置换、货币终结、购买安居住房、租住安居(廉租)住房、市场化安置及居民自建等方式解决。
选择了“置换安居房”重建方式的市民周燕就曾经为这个问题烦恼不已。她的父母户籍在外地,随两个女儿在都江堰生活,震后,她和妹妹、父母的3套住房全部损毁,可是按照政策一户只能申请一套70平方米的安居置换房。周燕想不通,“一家五口住不下,国家补偿为什么不能更到位?”“地震灾害属于不可抗力的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不是补偿,更不是赔偿。”孙凌霞解释。
为了确保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到位,重建办组织了一支专业的培训队伍,对全市行政工作人员和受灾群众进行政策培训,又组织工作人员跑遍社区、乡镇、板房安置点,将宣传送到家门口。
说服一户,签约一户。截至2009年11月,全市共有17590户置换安居房的受灾群众同意置换方案,占置换安置人数的97%以上。
关键词:公开
打消“暗箱操作”疑虑
5月23日,首批2943套城市安居房第一次电脑公开摇号开始。当第一位摇号人员按动摇号键的时候,灌口镇建兴社区的社会监督员马楚清瞪大了眼睛,“大家都在议论,这房子怎么分,会不会有人搞小动作,我来就是要看清楚。”
亲眼所见的一整套阳光摇号程序,让马楚清心服口服:“整个程序,确实是科学分房、阳光分房、透明分房,我满意。”
马楚清不知道,为了“我满意”三个字,重建办努力了整整一年。在一轮又一轮的方案讨论会上,争论的最大热点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分配公平高效,并且让这种公平能够切切实实为人所见?
几经磋商,都江堰确定了“电脑摇号+乒乓球摇号”相结合的“两步摇”分配方式,并且委托无关利益的第三方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承担摇号软件设计任务,使用这套软件,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为了让群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摇号过程,除了电视全程直播外,都江堰又在每次摇号前公开征集61名社会监督员全程参与。而在首批61位社会监督员中,就有45位是损毁住房户。
“要做对历史负责,能向世界交代的民心工程。”都江堰市市委副书记、城镇住房重建办主任高守军曾经的承诺至今掷地有声。(记者 邓嗣华 夏丽莎)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慧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