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招商引资”是官渡干部职工的高频词的话,“秀美官渡”则是老百姓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在官渡,百米就能见绿,这一点也不夸张!”提起这几年的城市变化,市民杨静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从社区到单位、从生态公园到风景林地、从街头到立交桥、从小游园到大环境,官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市民走出家门,便置身于“绿色海洋”,迎来“绿色生活”。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官渡始终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造绿色、宜居、和谐官渡的主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着力推进“四创两争”工作,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措施到位,全区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城乡绿化
高起点建设“秀美官渡”
2008年3月25日,官渡区“推进城乡园林绿化暨2008年全民植树活动”在六甲街道办事处福保东路的启动,标志着官渡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全面展开。活动中,全区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驻区部队及各街道、社区群众代表等500余人,在六甲街道办事处福保东路1.5公里长的道路两侧和沿滇池岸边种植杨树上千株。当天,官渡区还组织全区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5000余人,在滇池防浪堤、盘龙江河堤、白沙河旱龙山生态公园旁及宋旗营、环城巷、宝象河河堤、昌宏路延长线等地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共种植各种乔木6000余株。
然而,近几年来,官渡这样的植树活动不胜枚举。官渡已将全民植树活动常态化、标准化、精细化,通过全民植树活动,有效推进全区的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
为破解筹资瓶颈,官渡采取“财政补资、集体经济组织出资、社会捐资、施工单位垫资、市场化运作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资金。同时,官渡还采取“内储外引”的形式,加大苗木基地建设。官渡结合空港建设,在大板桥街道办事处西冲社区建了占地200亩的华山松基地,移植储备华山松23500株;结合招商引资,在大板桥街道办事处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云南花木大世界,储备滇朴、黄连木等乔木。
官渡因城乡绿化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4月,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区”称号。
尽管如此,官渡城乡园林绿化建设仍在继续。2010年12月21日,官渡在全市率先启动冬季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活动,在云秀片区植下数百株胸径为8至12公分以上的乔木。官渡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又掀热潮。
正是这一轮又一轮的绿化建设热潮,让官渡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曾经拥挤堵塞的街道如释重负,这里绿了、美了、道路宽阔通畅了。2006至2010年的5年间,官渡共种植各种乔木126.53万株,攀援植物177.3万株,竹类184余万株,新增绿地1151.57公顷。截至目前,官渡绿化覆盖率达到41.67%, 绿地率达到 37.97%, 人均公共绿地14.66平方米。
河道治理
14条“污龙”变“绿带”
官渡区滇池流域面积为372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7.6公里。辖区内有23条入滇河道共长166.3公里,其中,纳入市级领导任“河长”的河道有14条139公里,占全市36条主要出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的38.9%。此外,官渡区多条入滇河道处于滇池下游,区域处于滇池的下风向,区位决定了官渡区是阻止污染进入滇池的最后一道防线、环湖生态修复的前沿阵地,在滇池保护与治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8年以来,官渡在滇池入湖河道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辖区盘龙江、宝象河等14条入滇主要河道治理工作均按计划顺利推进,完成了阶段性整治任务,并通过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的观摩检查。14条河道的综合治理,官渡多渠道筹措投入治理资金达到了13.15亿元。完成拆迁53.9万平方米,封堵排口1245个,道路贯通52.4公里,铺设截污管15487米,迁坟3169冢,种植各类乔木18.43万株,灌木、地被及爬藤植物234万余株,竹子23.96万株,安装路灯365座,新建垃圾房25个、垃圾箱136个。建成宝象河宝丰湿地,海河入湖口、盘龙江入湖口、大清河入湖口及老盘龙江等湿地公园。同时官渡区还完成了14条河道“河长林”的栽种任务,共计栽种“河长林”634.5亩,栽种乔木73779棵,竹子6580丛,灌木76966株,爬藤31280株,水生植物12万株。官渡力争把入滇河道治理成一条条“生态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这个目标突出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应,其目的就是为市民营造一个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家住盘龙江边的陈有华老人年近七旬,他几乎每天都要沿着江边慢跑、锻炼。他欣喜地说,盘龙江现在的人气特别旺,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要来这里几次,清澈的河水使这里空气清新,岸边的花草树木更是让人赏心悦目,优美的环境每天都让他们有一份愉悦的心情和浓浓的幸福感。
让居住在岸边的市民走出家门就有休闲场所、打开门窗就能见美丽景观,是综合整治入滇河道的目的之一,一条条“生态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带给市民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
追求品质
打造高原湖滨生态区
2006年,建成官渡森林公园;2007年,昆明首个湿地公园——五甲塘湿地公园第一期建设任务的完成;2008年至2009年,官渡举全区之力治理入滇河道,14条“污龙”变“绿带”;2010年,官渡借举办昆明市第三届园博会之机,在西亮塘片区建成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经过近年的努力,官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下一步,官渡将按照建设品质春城的要求,不断强化“绿化和生态是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等统筹考虑,努力把官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区。
绿树成荫、河水清澈,鸟鸣鹤飞、芦苇摇曳……如画景色,在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公园也能看到。“湿地的建绿工程从2010年3月2日动工,5月14日全部完成。”昆明西亮塘湿地公园管理公司工程经理沈荣介绍,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滇池北岸湖滨生态带,紧临宝象河。项目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分3期建设,预计总投资7.3亿元。一期启动区占地面积410亩,投资2.2亿元,其中水面面积134亩,种植乔木1.79余万株。据了解,除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外,官渡区还先后建成五甲塘湿地、宝丰湿地、福保塘湿地和盘龙江入湖口湿地,借此来推进“四退三还”工作。
生态已成为官渡的最大特色、最响品牌、最强优势。“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8至2010年,官渡经历了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市的起步和拓展阶段。3年来,官渡有效提升了现代化生态市建设水平,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社会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然而,官渡生态建设的步伐并未停止。官渡将以项目为依托,细化保障措施,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高起点编制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围绕打造实力之区、魅力之区、生态之区、活力之区、宜居之区,建设品质官渡,强化分区控制性规划以及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为持续抓好推进落实提供科学依据;对重点区域、重点道路、重要节点及周边景观进行精品化规划建设,实现建筑布局、路网结构、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实现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城市控制性详规、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衔接、全面覆盖,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提高建筑地下空间利用率,形成一批具有现代美感的特色建筑群,打造城市景观亮点,提高城市品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支撑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官渡区、空港经济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思维思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更加注重环境品质、追求绿色生态、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努力做到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强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高层次迈进,为建设品质春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陈明亮)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慧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