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城中村改造被树为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标杆和样板,“张官营村民回迁新居创新模式破题城中村改造”入围昆明市城建典范贡献奖 。从凤凰新村改造率先“招、拍、挂”开始,盘龙的城中村改造,成就了多个“第一”和“率先”,“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村民自愿”一定程度上既是一种原则、模式,又是一种创新的经验。结合实际,“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深深地烙在盘龙区3年来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的道路上。城市发展得到快速推进,老百姓从中获益,涌现出了无数亮点。
改造37个城中村
2008年2月27日,我市拉开了城中村改造的序幕,目前,盘龙区已经启动了29片37个城中村改造,而且都实现了平稳推进,完成了凤凰新村、张官营和老李山任旗营4个城中村回迁安置房建设,实现了回迁安置947户。按市下达的指标任务,盘龙区年度回迁安置房竣工面积应达50万平方米以上,实际完成57.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任务。
“3年的改造道路有不胜枚举的案例,我们边工作、边摸索;边总结、边提高;边完善、边超越。”盘龙区旧城改造和拆迁管理局局长郭仕忠深有感触地说,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庞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因此,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城中村改造没有经验可借鉴,盘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像张官营的老百姓一样,市民担心的是房子能否回迁,质量如何等等,盘龙区对此在充分听取村民意愿的前提下,作出了尝试。首先对于体量较大的采取先期租地占房,先安置再搬迁,后拆迁再回迁的模式,先解决老百姓担心的问题,实行人性化操作;其次坚持老百姓自愿的原则,把城中村改造怎么改,改后有什么实惠一一讲解给老百姓,对已进行统规统建或城中村改造体量较小的,采取过渡安置的方式,按规定发放过渡费等。
2008年起,盘龙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拉开了城中村改造工程序幕,凤凰新村在全市首家实现净地“招、拍、挂”,无疑是盘龙区在城中村改造“战役”中的一个捷报,它意味着盘龙以加速度推进着城中村改造的进程。而老李山村、任旗营村、张官营村、凤凰新村、唐家营村回迁安置房建设的启动,不仅让更多的城中村居民充满了期待,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盘龙区建成区范围内共有69个城中村,占昆明336个城中村的21%,其中二环路以内有27 个,二环以外42个,分属8个街道办事处,涉及22个社区、股份合作社。城中村居住面积2.96平方公里,占全区建成区总用地面积的6.5%;总建筑面积约为635万平方米,城中村居住建筑平均容积率1.71;居住总人口约20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近5万人,外来非户籍人口约1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6.7万人。“我们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采取了政府主导的方法,这是整个改造能够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和重要前提。”郭仕忠坦言,政府主导和单纯的企业行为有着本质差别,政府在改造的过程中是引导和服务的行为,没有任何的赢利。通过政策的宣传,结合实际引导市民,这样的工作和企业谈“条件”截然不同,因为市民深知政府不是为了赚钱。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盘龙区正是看准这一点,充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拆迁户位置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避免了拆迁户的漫天要价,又为企业与村民搭建了一个互相信任的平台。
占地183.89亩的老李山、任旗营,是盘龙区2008年11月份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改造下,短短5个月时间整个拆迁工作就已经全部完成。而拆迁改造的过程中,老李山任旗营项目不仅实现了拆迁速度最快、回迁安置房启动最快、制度创新最好、村民支持率最高的“四最”,还实现了零上访、零投诉、零加层和零强拆的“四零”,成为了城中村改造的一个范本。
老李山、任旗营城中村改造实现“四最四零”,这在全市尚属首例。两个村的改造共涉及了130户村民,短短5个月时间做到村民100%支持拆迁,100%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并完成全部拆迁。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变成了事实。郭仕忠认为,这样的拆迁速度是建立在前期大量的工作基础之上,与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耐心宣传分不开。动迁人员常常是从早到晚“泡”在村民家里做工作。通过改造的前后比较,让他们明白了拆迁改造的好处,所以,支持率达到了100%。而回迁安置房之所以启动最快,是因为老李山、任旗营项目打破“常规”,各种规划许可、建设许可、土地使用证都提前办理,为项目顺利进行开辟了“绿色通道”,相关的建设、规划等部门则在其中扮演了服务者的角色。在制度创新最好方面,按照预先的规划设计,老李山任旗营改造项目充分考虑了紧邻金汁河山坡这一位置特点,建设雨水回收利用配套工程,既利用资源服务村民,又实现了环保,这个工程建成后,将是一种创新。
对于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来说,零上访、零投诉、零加层和零强拆是一种质的突破。盘龙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积极将各种补偿的政策、标准进行公开,不搞“口袋卖猫”,利用沙盘和效果图向村民展示了未来环境,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人居条件的直观改善和提升。在避免了上访和投诉的同时,杜绝了加层和强拆的现象。
“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班子”
为加快推进盘龙区城中村及旧城改造进程,形成统一协调,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盘龙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政委、区长为指挥长、区属有关部门、各街、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盘龙区城中村重建改造指挥部。同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中村改造工作,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2010年盘龙区重点项目区级领导联系推进安排表的通知》(盘办通〔2010〕30号)和《关于建立健全区级领导联系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盘办发〔2010〕5号),建立和完善区级领导定点联系城中村改造项目工作制,并将年度目标任务具体细化分解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村,倒排时间表,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题分析会,及时掌握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个口径、一抓到底”的办法,逐一解决,有力、高效地推动改造工作进程。
结合实际,盘龙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建立“投诉、举报、查处”三位一体的信访工作机制,严格依法遵规履程,妥善化解各类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文明、安全拆迁工作责任制,加大对拆迁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在工作中严格落实“七字五心”工作法,即工作安排“早”字,职责任务“明”字,政策宣传“熟”字,进村入户“勤”字,解决矛盾“快”字,参谋建议“准”字,工作纪律“严”字。 “五心”工作法,即反复宣讲政策的耐心,锲而不舍的恒心,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热情服务群众的爱心,完成工作任务的决心。对被拆迁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得到被拆迁户的理解与支持,保证拆迁工作高效完成。
“在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为全面完成辖区内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各参与企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来规划项目;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来管理项目;坚持低密度、大绿化、适度容积率来建设项目。目前,全区建成区范围内69个城中村,市规划局已下达专项规划指导意见的有凤凰新村等42个城中村。其中,凤凰新村、老李山村和任旗营村等17个城中村项目规划通过了市规委会批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7个已经实现了‘招、拍、挂’”郭仕忠说。
打造“人民幸福工程”
“盘龙区的城中村改造始终坚持三个主导,即坚持政府主导项目运作、主导规划编制、主导征地拆迁。坚持三个优先,即优先启动村民回迁安置房建设,优先启动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启动学校等社会公益项目建设。目前,已有2所小学、1所幼儿园交付使用,2880名学生就读新校园。”对于经验,郭仕忠认为,盘龙区的城中村改造亮点频频。其中,实现土地“招、拍、挂”城中村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凤凰新村、张官营片区、老李山村和任旗营村、小龙村、小厂村等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土地“招、拍、挂”公开交易;2009年12月31日前专项规划方案获市规委会批准的1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启动回迁安置房的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位居全市前列;昆明市首个城中村回迁安置房张官营落成入住,是昆明城中村改造工程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政府践行承诺,取信于民的具体体现。“先安置、再搬迁、后拆迁”及公益性项目先行的运作模式得到社会各界交口称赞。
同时,盘龙区还率先在全市建立城中村改造“投诉、举报、查处”三位一体信访工作机制。在启动的29片37村城中村改造中,实现“三无”,即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强制性拆除;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中村改造项目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规范了项目管理;率先在全市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创办《拆迁工作快讯》,设置城中村改造村民回迁安置房展示厅,宣传拆迁补偿政策标准,及时解答百姓关心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希望;率先在全市举办2010年城中村改造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及参与企业人员掌握和运用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和标准的能力水平。
“城中村”普遍存在着建筑抗震安全未设防和火险隐患突出、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等问题,成为封闭的“樊篱”,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城中村”的长期存在和无序发展,极大地威胁着所住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已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昆明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的提升。如今通过城中村改造,以人民东路周边为例,在东庄城中村的土地上,上东城已经崛起;栗树头村和 CY集团原来的地块上,新工人文化宫正在建设;小龙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益龙万象新城9栋楼房中,有的已经进入了20层以上的建设,新的工农小学已经交付使用。这一片区已经融入城市,基本没有城中村,功能齐全的新社区将不断涌现,面貌不断刷新,将成为盘龙区中央商务区 CBD 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发村位于联盟街道办事处小坝片区,改造范围:东至穿金路、南至白云路、西至万宏路、北临麻线营。总占地187.93亩,有85栋村民自建房、22家厂矿企业,地上建(构)筑物29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动迁工作基本完成,并已对区域地上建(构)筑物完全拆除。
昆明市规划局于2008年7月下达了《关于新发村改造的规划指导意见》,修建性详细规划于2010年2月23日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批,2010年6月1日获得规划局规划条件。项目改造后地上建筑面积有461428.5平方米、容积率4.56、绿地率40.40%,建成以居住为主,集教育办公、商业配套、公园绿地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居住综合配套社区。
新发村项目回迁安置房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开工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共11幢回迁安置房,涉及104户回迁户数。预计2013年回迁安置房全面建成,项目总投资约25个亿。改造后将建成昆明北市区CBD,项目规划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业以及5A级商务办公、高尚居住社区等设施,为昆明北市区现代城市中的重要标志。改造区域内设置一个24个班小学、一个12班幼儿园、一所老年公寓、便民超市、金融商业、社区管理用房等公共配套设施。开放式城市公共绿地,合理布置城市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及区内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配置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为片区提供有效服务。
毋庸置疑,未来的新发村项目即将成为盘龙城中村改造的又一典范。(记者 杨雪煌)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慧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