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超越房价涨跌 看保障房建设提速

2011年01月07日 09:1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保障房建设计划如果能够得到切实落实,其成规模入市,必将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分流市场需求,对高房价起到对冲作用。大规模加速推进保障房建设,还有望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在2010年实际开工590万套的基础上,2011年全国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增长70%。观察者认为,这是在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以后,政府提出的最大规模住房保障计划,相当于在原有商品住房市场之外,新增了一个几乎等量的保障房市场,预示着住房“双轨制”时代的来临。

  在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商品房价却仍在一路飙涨,其中北京更以全年42%的涨幅高居榜首。市场似乎陷入了越调越长涨的困境,而限购、限地等抑制需求为主的调控,操作难度越来越大。虽然保障房建设具有一定滞后性,短时间内还难以左右房价走向,但建设计划如果能够得到切实落实,保障房成规模入市,必将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分流市场需求,对高房价起到对冲作用。此前,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公众互动时表示,“有信心”使房价回归到合理价位,总理的信心来源,就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土地供应也要向保障房倾斜。

  但显然,保障房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我们更应超越房价涨跌,来看保障房建设提速的深远意义。

  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部门职责所在,也成为当前最大的民生难题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年前在北京考察民生强调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市场调控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上千万套的保障房的建设,对买不起房的低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来说,应该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2011年,已被定调为“民生之年”,年度计划的大幅增长,保障房建设的提速,恰是赋以“民生之年”丰实内涵、落实中央提出的民生目标的基础,也是纾缓民意压力的有效途径。

  大规模加速推进保障房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意味着住房保障制度的调整,不仅事关着楼市,还将影响到金融市场、经济机构,甚至于发展理念。这些年,商品房垄断的住房市场,地方的土地财政积重难返,扭曲的发展观不仅由此引发暴力拆迁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还严重挤压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空间,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保障房建设,以民生为导向,可以给畸形发展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规模加速推进保障房建设,还有望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不过,短期内大幅增长的保障房建设计划,面临的最大考验,仍是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其中上万亿的资金和政府的投入意愿,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还常常出现一些地方投入保障房建设动力不足、建设资金缺斤短两、保障房建设目标打折等问题。这也是我国保障房计划虽已实施多年,也取得一些成绩,但距离民众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的原因。对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每月租金几十元的廉租房,还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而相对缓慢的保障房建设及节节上涨的房价,也使得“夹心层”“住有所居”的好梦难圆。

  为促进住房保障计划的落实,中央政府加大了行政问责力度,与地方签订目标责任书。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有关部门要敢于举起“问责”的大棒,让顶风而上、敷衍塞责者真正感到“疼”,感到不可怠慢。从开工数量来看,去年保障房建设目标已经超额完成,但保障房类型、位置、质量等信息欠缺,不排除有滥竽充数和赶工期的情况,还有必要严查。而保障房能否公平非配给最需要的人,也需要紧盯。

  因此,为督促保障房建设目标的实现,还应进一步将保障房建设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硬指标,并加大民众对政府工作的发言权、评价权。以民生投入和民众幸福感取代GDP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本身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表现。(丁永勋)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