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关注
去年一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我国解决了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1月7日《中国之声》)
如果说过去五年是保障房建设进展迅猛的五年,那么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则是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速的一年,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高达1000万套。有论者乐观地称,目前,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为主要形式,“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的住房保障政策框架日趋清晰。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固然值得期待,但仍需厘清几个命题。
如何确保租房者的尊严?不少人尽管收入不高,但仍然东拼西凑,举全家之力付首付,原因正在于买房子能保有尊严,还能享受到市民待遇,因为不少城市推行“无住房、没户口”的政策,即只有买了房子才有户口,有户口才能享受到与其他市民一样的待遇,孩子在城市里就学才便捷些,如果这些人响应号召,不再买房而是租房住,那么他们能享受到市民待遇吗?
如何保证廉租房、公租房的质量?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报道,一位北京房地产开发商告诉记者,“不敢说30%,全市范围内至少也有10%的保障房是存在质量问题的。”可资佐证的是,2009年北京的首个限价房项目———西三旗瑞旗家园,被指阳台墙体酥脆,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被网友戏称为“墙脆脆”。
如何让外地人租到房?去年12月14日,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新开工建设住房中,保障性住房将占60%,公租房将占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60%,将为其从外地引进的人才和外地来京务工人员提供公共租赁住房。这被媒体解读为“公租房首向外地人放开”,但是北京如此,不代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公租房尽快向外地户籍人口开放,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制度设计。
如何保证保障房建设?去年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但是,很显然不少地方不愿意把用地投入到保障房建设上,因为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房是一个“赔钱的买卖”。
如何遏制保障房腐败?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并屡屡严打,但保障房腐败一直未能根绝,比如,开着名车住经适房,拥有4辆车仍能申请保障房。去年年底,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合格名单”,但这份名单,没有公布申请通过者的“财产和收入信息”,有深圳人大代表直言,“不公示财产收入,导致保障房分配更加不透明、更加隐蔽、更容易造假、更加容易产生腐败”。腐败是保障房的死敌,保障房一旦腐败,不仅挫伤社会公平,也违背了保障房的本义。
平心而论,在房价高企的现实语境中,每个人都能买房,住大房,确实不太可能。转变租房消费观念,也并无不可。因为一旦东凑西拼,透支家庭积蓄,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但是,要倡导老百姓租房,就应该先把住房保障制度完善起来,惟有完善,才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王石川)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薇伊】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