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火起来的胶囊旅馆日前来到了上海,框架式的小格子间,将电视、网络、闹钟等功能一一囊括。胶囊旅馆这件新事物也引来了网民的围观。(新华网1月9日)
实际上,胶囊公寓并不是时尚潮流的代名词,而隐含着高房价下民众被压抑的焦虑与不满。它成为大家以期获得方寸空间的象征产物,更是贴近国际惯例的民间智慧自由发挥,如同之前的集装箱公寓、面包车流动公寓,都成为中低收入群体于房价围堵中的权利自救。
如果说,胶囊公寓或胶囊旅馆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因不适合市场需求而自生自灭,而是来自某种既得利益下的强制压力,似乎更加印证了胶囊公寓在中国式语境下的独特价值——房价有多高,给予胶囊公寓的民间土壤就有多宽广,胶囊公寓就是民间廉租房,就是无须政府投入而来源于民间互助的集体选择。
相比2011年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宏观规划,胶囊公寓式的“民间廉租房”拥有几个优点:首先,它无需来自公共财政层面的大规模投入,间接为政府分担了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难的压力与责任。其次,胶囊公寓更符合市场规律,贴近民众真实需求。而胶囊公寓的入口(民资投入)出口(民众需求)都充满纯粹的民间色彩,更能有效规避腐败问题。
可是,之前有关部门规定:出租住房应当以原设计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这正如之前对某些有背景的政府机关、垄断国企集资建房视而不见,却要行政干预民间集资建房运动,是种导向偏差的管理逻辑。 (毕舸)
参与互动(0) | 【编辑:林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