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沪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相比年初累计上涨达4223元/平方米
□投资客认为房产是最稳健的保值品,买卖双方资金聚集房地产
□2011年预计开盘住宅仅139个,同比减少48%,供需依旧紧张
房价有诸多因素影响,除了政策需要,房价也同时受到经济形势、货币价值、开发成本、市场供求情况、市场预期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因此,只有多方面调理顺畅才可能把价格稳定在一个适合的范围中,但目前看来这种理想的环境还未生成,因此房价要跌是浮云。
判断一:
调控年房价依旧在飞
“嘿,调控了一年,我家房子一平方米还涨了6000多元。”许久没有关心房价的小张近日点开二手房网站一查,去年4月自己在第一次调控来袭之时“顶风作案”买的一个14年房龄的小房子居然在半年内总价涨了30万。”小张乐滋滋地念叨。
事实上,近期年终盘点,大家发现自己的房子几乎都比年初涨了一些,有的甚至涨了50%。在限购令、限贷令打压下,2010年的上海楼市经历了一个典型的调控年,但房价仍在上涨。佑威及楼市专评网联合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年底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相比年初累计上涨达4223元/平方米,12月份均价为24176元/平方米,较1月份上涨了21.16%。
据了解,2010年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总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尽管4月份开始的楼市调控后,均价短期内出现了一波明显的下跌,但是9月底开始的二次调控之后,均价又连续上涨。尤其是进入年关,成交量出现大幅反弹。与此同时,年末上海商品住宅供应中,出现多个中高端楼盘,例如闵行星河湾、九龙仓玺园、绿城玫瑰园等中高端楼盘相继推出新房源,官方网站“网上房地产”的报价也出现了一波明显的上升。
究其原因,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认为,首次调控是以打压投资投机购房需求为主,成交量和成交均价同时出现大幅下跌,效果显著。而二次调控逐步开始打压刚性需求,过高房价更使得刚需无力购房,而限购政策出台以及房产税的呼之欲出,促使以投资需求为主的中高端楼盘成交活跃,这才导致12月上海商品住宅量价齐飞。
判断二:
大环境驱使资金押注房地产
“去年11月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了历史新高(18%);另一个‘新高’则是10月的CPI同比上涨4.4%,这两项都表明,我国也许已经进入通胀时代。由于通胀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手上有闲钱的投资者选择保值升值的房产投资。”上海正阳集团营销总监王士章表示:“豪宅是钱的物化,只要有钱人他们越来越有钱,豪宅市场就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富人的财富是不断增长的,并不是因为调控而减少,只要他手上的钱越来越多,他买豪宅的机会和买的豪宅会越来越多。王士章透露:自己目前负责的高端别墅中科大学村64阶因具有鲜明土地稀缺性正日益受到很多私营业主的青睐,“很多人都是原来经营实业的,甚至有内蒙和山西的煤老板把自己的矿关了,来上海投资地产。不少人在打听我们的开放时间和价格。”王士章坦言:“实业经济发展遇阻,开发资金来源庞大,而富人觉得房产是最稳健保值品,卖买双方资金聚集,造成房地产不热也难。”
事实上,不仅是国内对楼富人群体,海外机构投资者也对上海持续加码。来自仲量联行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主要大宗交易的成交金额高达人民币342亿元,同比上升17.2%。这其中,境外投资者(包括来自香港的投资者)投资总额占全年总交易量的72%。此外,来自香港和台湾的私人资金也在2010年第四季度积极寻求合适的投资项目。“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逐步淡出,跨国企业入主上海保持着旺盛又持续强烈的需求。”仲量联行上海分公司董事总经理顾东尼如是分析。
判断三:
2011年供需情况依旧紧张
并不是要刻意制造紧张气氛,一系列数据证明今年供需矛盾并不一定能得到缓解,相反,也许更为严重。
来自搜房网数据统计,2011年预计开盘住宅仅139个,同比减少4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仍有大量地块项目尚未确定开盘时间,不排除今年上市的可能性,另外还有不少在售的项目可售房源较多,可能会在今年加推。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开项目中,12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约占60%,在上海星河湾、金地天御等大平层项目崛起之后,外环外公寓类的豪宅已经成为开发商们新的方向,这也从一定意义上预示着外环外楼盘均价的上涨。而四环五区的价格体系也肯定会有相应的提升。
从历史数据和国际经验来看,上海房价进入了新一轮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期。房改之后的上海楼市在2002-2005年的4个年份里出现了供应高峰,每年新建商品住宅的供应量在2500-3000万平方米之间。但自2006年供应量下滑到1587万之后,近4年来的新增供应量都只维持在1300万平方米左右。不过市场需求并没有因此减少。目前上海每年还是以10-30万外来人口新增速度在发展,对住宅的需求在5-15万套。
尽管去年12月22日,上海市政府基本制定了今年建设和筹措1500万平方米、供应18.5万套保障性住房,但业内人士坦言:假如政府需要把6成以上的土地用来做保障房,以保证中低收入者的基本居住需求,这样一来商品化的供应就会更加不足,改善需求者或只能以更高的价格买到住房,这样一来房价要跌真的很难,但在政策的利导下,应该可以实现平稳增长态势。
本报地产评论员 房蓉 皋静枝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