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街红艳社区的罗女士反映,全家老小11口人蜗居在50平方米的租住公房内。2005年开始申请廉租房,至今仍无着落。社区居委会何主任说,罗女士家的廉租房申请社区早在2005年就报到街道,由于房源问题才一直没有解决。而罗女士兄弟及妯娌全都下岗在外打零工,家中根本无力购置新房或外出租房。
来自住建部的消息,截至2009年底,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平方米。而武汉罗女士全家四代11口人还蜗居在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由于罗女士兄弟及妯娌全都下岗在外打零工,家中无力购置新房或外出租房。厨房、过道全都住着人。读罢这样的新闻,我的鼻子一阵发酸。更令人伤感的是,罗女士家早在2005年就开始申请廉租房,由于房源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符合廉租房条件却住不上廉租房,笔者不禁想问:蜗居百姓的廉租房到底在哪里?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则报道:南京市一小学生因家庭特困无房可住,含泪给市长写信求住房。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接信后批示只要符合条件就要尽快安排廉租房。这名小学生与妈妈很快住进了月租22.9元的廉租房。虽然罗女士没有向市长写求助信,但是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报道了罗女士的蜗居遭遇,想必有领导会看到这个消息。如果有领导也像南京市市长那样写一个批示,罗女士家望眼欲穿的廉租房梦想或许可以实现。
但是,笔者在想,廉租房僧多粥少,如果每一个符合廉租房条件的困难群众都给市长写信求助,向媒体呼吁,结果又将如何呢?市长批示、舆论监督到底能解决多少问题?毕竟,市长批示、媒体报道为困难群众安排廉租房是小概率事件。
司空见惯的百姓生活困境背后,隐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政府显然不能把11口人蜗居小房当个案看,而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反思自身工作是否到位。(胡艺)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慧鑫】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