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新疆喀什:探访安居富民房新住户

2011年02月09日 17:20 来源:新疆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去年10月,喀什市荒地乡尤喀克莫尔吐木村有86户村民搬进了安居富民新房。这些天,喀什的天气有些冷,记者一大早赶到尤喀克莫尔吐木村,想看看这些搬进新房的村民是如何过冬的。

  尤喀克莫尔吐木村地处喀什市西北郊阿克塔克山脚下,314国道从村前蜿蜒而过,村里的柏油路与314国道一级公路相接,笔直的乡村柏油路干干净净,新建的安居富民房整齐地排列在乡村公路两旁,家家户户门头上都安装了路灯,黄色的砖墙和色彩丰富的大门,显得气派新颖,民族特色浓郁。

  记者跟随乡党委书记贺涛走进了入冬前搬进新房的孤寡老人吐尔孙汗·麦苏尔的家,院子打扫得很干净,院里的地上铺的砖还保留着出窑时的颜色。紧挨着院子的是七八分空地,贺涛对记者说,这户孤寡老人,家里没有劳动力,家里的一切都是村里人帮助干的。以前乡里为她盖了42平方米的抗震安居房,去年按照“四不落后”的要求,乡里和村里出钱出人帮助她家改造住房,为她家新增了厨房、卫生间、淋浴室,住房面积达到70平方米。

  记者走进老人家的厨房,看见一台新液化气灶摆在厨房,记者晃了晃液化气瓶感觉沉甸甸的。“有液化气吗?”记者问。“有!都是村里给送过来的。”老人乐呵呵地回答。记者看见几袋面粉摞在屋角,还有一大桶清油和一堆白菜。墙角还摞着十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记者摸了摸发现里面装的全是小麦。

  “怎么还有这么多小麦?”记者问。

  村支书说:“这都是村里的农户送的!这里村民有个习惯,麦子收获了就会拿出一些送到孤寡老人家。”

  走进老人的主客房,简洁的屋内暖洋洋的,房内生了炉子,炉内的炭火燃烧得呼呼作响。记者问:“家里有多少煤?”

  “有七八个袋子的煤炭,都是入冬前乡里派人送来的。”吐尔孙汗·麦苏尔一边回答记者,一边又往炉内添了点煤。

  离开吐尔孙汗·麦苏尔老人家,记者在村里随意走了走,见到一户人家的大门是敞开的,就走了进去。

  迎接记者的是女主人曲曼古·吐孙。

  在另一间屋子里记者看见堆放着几十麻袋小麦,估算了一下至少也有3000多公斤,另外还有150多公斤面粉,在储藏室里堆放着几百公斤煤。

  坐在生了炉子的房间里,感觉到房间里热乎乎的,记者盘腿坐在炕上和曲曼古聊了起来。

  曲曼古告诉记者,她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在新疆师范大学读书,今年是第五年了;二女儿在喀什卫校上学;小儿子在读中学。

  曲曼古说,现在家里最大的负担就是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大儿子一年的学费就是4100元,一个月还要500元的生活费。女儿一年的学费也是3300元,一个月就只给她100元的生活费。但她说再困难也要让孩子们上学,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没文化。

  曲曼古告诉记者,去年她家栽了20亩核桃树,今年开春就可以嫁接了。他们还打算在新房后院发展庭院经济,现在巴扎上的土鸡卖得很好,养鸡投入少,开春后计划在后院养上100只鸡,一年下来也能挣到不少钱。再在后院盖个牛羊育肥的棚圈,一年下来既可以得到一些牛羊,也为家里的地里积攒到了肥料。

  离开曲曼古家,走在村间的大道上,尽管西北风吹在脸上冷飕飕的,但记者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乡党委书记贺涛指着荒地乡北面的阿克塔克山下说,那里就是喀什市工业园区,距离我们乡近在咫尺,中央和自治区提出的加快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将给我们乡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我们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家庭养殖,打造喀什市菜篮子工程,引导农民走出乡村,参与到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中去。(朱明俊)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