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加息通道打开有利房价“退烧”

2011年02月10日 08:1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政策叠加效应促使房价理性回归 楼市新增需求减少已成必然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2月8日晚再次选择春节假期的意外时机宣布加息25个基点,其中,调整后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自2008年底以来再度恢复到3%,开始接近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利率水平,1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06%。至此,在不到5个月里,央行已连续3次加息。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货币政策进入加息通道意在抑制物价上涨,但同时也会给中国经济,特别是楼市带来一定影响。

  调整通胀预期 可能继续加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新春伊始央行再次加息,不出所料。目前,通胀依然是我国经济中的首要问题,央行此时加息旨在以此管理通胀预期、防止通胀恶化,也有利于扼制房产泡沫,促使房价理性回归。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加息首先是为了应对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快;其次,也是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利器;另外,今年以来一直饱受诟病的存款利率和CPI“倒挂”情况也是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加息也是引导未来预期的一个表现。

  中国社科院房地产金融专家尹中立认为,今后楼市资金去杠杆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过去几年企业开发贷款和居民消费贷款领域出现的“空手套白狼”现象会大大减少,并将有利于缓解房地产领域资产泡沫。

  房贷利息增加 楼市需求受抑

  央行新年首次加息后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9日也发出通知,决定从即日起,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这就更让许多仍在犹豫是否出手买房的人下定了观望的决心。

  此次加息后,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达到6.6%。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以贷款120万元、20年为例,借款人购买首套房月还款额要增加141元,购买二套房还款额要增加159元。目前3次加息累计提升利息66个基点,每月还款利息累计增加将达四五百元。

  郭田勇认为,持续加息一方面会提高还款压力,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储户中长期存款利息收入,其结果将有助于削弱房产的投资品属性,最终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抛开一次性付款的不提,就打算贷款买房的居民来说,央行连续加息,会在一定程度减弱楼市的购房需求,最终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房价走势。”郭田勇说。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认为,房地产行业对银行信贷依赖度非常高,连续加息将直接提高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的成本,市场需求会因此而短暂减少,对于房地产市场属于利空影响。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在春节假期前刚刚颁布房地产调控“新国八条”之后,假期还未结束又立刻加息,这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将会产生叠加作用,年后北京楼市新增需求减少已是必然趋势。

  对经济影响不是很大

  分析人士认为,加息对经济影响不会很大,但楼市系统性风险值得关注。

  著名经济学家汤敏表示,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并且长期的负利率对压制通胀是不利的。汤敏分析指出,对于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两者的选择,政府更加重视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但是加息等手段对经济影响不会很大。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表示,此次央行加息主要是想达到两个目标,第一是控制通胀,第二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此次加息,将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也会达到控制通胀的目标。

  有专家表示,央行周二上调基准利率的决定与已经开始逐渐收紧政策的做法相符。周二的加息符合普遍预期,不会使中国的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中国央行对1年期以上存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幅度较大,暗示该行意在鼓励居民将资金存放在银行,而不是投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对几次加息,广州知名地产专家韩世同认为,加息对楼市的打击远远要低于因经济形势不好而造成的恐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连续加息会增加企业运行的成本,也会给银行和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风险,货币当局未来不宜连续、大幅升息。

  郭田勇认为,就全球而言,房地产贷款是给银行构成系统性风险的贷款品种,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已高度关联,在这一背景下,应警惕因连续加息可能导致的房价大幅下跌、断供和银行信用链条断裂等风险。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