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卡管人
填补治安漏洞
为加强治安防范工作,深圳市在积极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治安电子防控工程建设,实施了出租屋电子门禁卡管理措施,为每栋楼房分别安装一套门禁卡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实行智能化管理,社区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对租住人员实行“核准制”,严格控制居住人数和人员身份,一人一卡、凭卡出入,真正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
这种“单元”防控,在楼宇各单元入口安装“门禁卡+视频监控”技防系统,有效地填补了治安管理漏洞。该市罗湖区已成功试点,在30个“城中村”的出租楼门口安装4750套“视频门禁”系统,社区基本上实现了零发案。罗湖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分局局长乔智在接收记者采访时指出:“高科技的出现和实施,使当前的犯罪已凸显无地域化,民警数量再增加,也难以面对严峻的治安态势,为此我们要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从科技里出警力。”
面对“城中村”异乎寻常的治安工作压力,深圳市治安部门还把目光放在了21万“电子眼”上。目前,深圳共有视频监控探头21万余个、监控室9600余个、专职监控员1600余人。仅2009年,利用这些“电子眼”,深圳警方就发现线索5880条,破获刑事案件3112起,抓获嫌疑人4223名。
改革创新是特区永恒的主题
点评
深圳是一个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如何保障外来人口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同时维护好社会稳定,确实是个难题。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是深圳经济特区永恒的主题。社会管理工作,贵在创新,难在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推进和突破。近几年来,深圳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部门围绕建设出租屋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把出租屋和流动人口信息全部录入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时动态跟踪管理。2008年,深圳实施了居住证制度,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信息化、社会化、有效化”管理。房屋信息普查编码是推行居住证制度的基础与前提,目前,深圳所有房屋和流动人口信息全部实现了对应挂接,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深圳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部门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加大管理服务工作的力度,抓重点,攻难关,出实招,闯新路,推动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2011年,深圳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是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创新服务管理手段,着力提高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法制化、信息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全面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为深圳大运会顺利举办、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深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陈志新)(记者 游春亮)
![]() |
【编辑:张慧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