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南宁市出台《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住房限购措施有关问题的通知》,扔下了楼市“限购”的靴子。被称为“邕八条”的南宁版“限购令”能否“限”住房价,市民尚存观望态度,甚至有人称“邕八条”还有点儿温柔。
南宁本地居民家庭不能购买第三套房
按照“邕八条”规定,从今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已有1套住房的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能够提供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累计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无住房居民家庭,在南宁市区范围内限新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对于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累计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市区范围内向其出售住房。
限制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以商品住房买卖合同备案时间为准;限制购买二手住房的,以受理转移登记时间为准。购房人在办理买卖合同备案、房屋登记手续时,应提供30日内出具的房屋登记信息查询证明。居民家庭已拥有住房数量以新购房时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权属登记记录、商品住房预售合同备案记录及已受理的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交易申请记录为准。
限购期间,居民家庭购买商品住房时,应如实填报《居民家庭购买商品住房申报表》,并提交《申报表》、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等有关材料。非同一居民家庭的两人以上共同购买商品住房的,应分别填写《申报表》。种种措施,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引导理性消费,抑制投机行为。
“限购令”给家庭购房留了一定余地
记者近日走访南宁若干房产交易中介了解到,早在2月初,南宁房地产市场就充斥着“3月1日开始限购”的声音,不少购房者和房产商对“限购令”早已有心理准备,还有不少人持观望态度,近期内对房价影响不会太明显。
据有关方面消息称,2011年“新国八条”出台以来,房地产交易比较活跃的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中央调控施压的地方。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城市,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快速发展,楼市持续升温。
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网站的信息显示,截至2011年2月15日,全市商品住房累 计 可 售 面 积3 7 1 5 1 0 1 .9 2平 方 米 , 套 数33024。仅2011年2月15日当天,商品房签约357套,存量房交易24套。
面对庞大的置业需求,“限购令”是否封死了热钱购房的道路?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南宁版“限购令”并未“一限到底”。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通知中的“居民家庭成 员 ” 包 括 购 房 人 及 配 偶 、 未 成 年 子 女 。 可见,成年子女不纳入“限制范围”,为家庭购房行为留出了一定空间。如具有南宁市户籍的一家人,若已有两套住房,且不在其成年子女名下,便可以其成年子女的名义再购买一套住房。
一些单位想建不进行市场交易的集资房,也不在“限购”政策之内。“已有一套住房”等“住房”包括商品住房、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全额集资房、市场化运作房、拆迁安置房 、 自 建 私 房 等 , “ 限 新 购 一 套 住 房 ” 中 的“住房”则指新建商品房、二手房,集资房等则不被限。
外地人想在南宁买房,其在外地的房子数量不会影响到在南宁的置业资格。只要能出具在南宁市行政区域内累计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 会 保 险 缴 纳 证 明 , 满 足 相 关 条 件 , 即 可 购房,成为外省人士投资南宁的一种吸引。
如何出手?市民尚在观望
“邕八条”重在打击投资型的炒房客,对首次置业刚性需求市民的态度影响并不明显。“刚需者还是要出手买房,只是会慎用首次置业机会,一步到位买大户型的也许会多些。”南宁市一房地产中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房价是否会应声而落?市民依然众说纷纭。新政当前,对房价下降的期许导致大量购房人持续观望。在广西本地知名论坛“红豆”上,网民“foreve小狗狗”认为,限购令减少了购房者的数量,使得房源相对充足,商品房自然会降价。此外,南宁市今年加快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有了自己的“家”,此次限购令必将使南宁的房价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由于南宁版“限购令”的有效时间只有一年,也有市民对此提出质疑。“近年来政府越来越依靠土地出让金获得财政收入,一年调控期 后 房 价 会 否 疯 狂 波 动 , 都 影 响 现 在 的 决定。”南宁市民颜先生认为,上有对策下有政策,开发商不会任由房价停滞或下滑,他更期待政府推出更加严格的调控政策,使得普通百姓不因购房而降低生活标准。
此外,显而易见,限购令提高了购房门槛。南宁市某二手房交易中介业务员黄清说,近期公司带客户看房时比较注意核准购房人是否具有南宁市累计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以确定其是否具有买房资格。“购房门槛提高了很多。”她说,近期好多通过公司购买“二手房”的客户都有所保留,甚至变“购”为“租”,不轻易出手,做足了观望架势,在某种程度上抬升了租房的平均价格。(记者 张莺)
参与互动(0) | 【编辑:林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