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房产税何时全国推:仅完成试点工作就需几年时间

2011年02月24日 05: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房产税何时会在全国推行?(权威访谈)

  产权结构复杂各地情况差异大 仅完成试点工作就需几年时间

  丁茂战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

  苏 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高培勇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的房产税征收试点工作1月28日已经在重庆和上海两市启动。日前,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表示,北京未来不排除出台房产税。那么,房产税会在全国推行吗?何时会全面铺开?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

  重要意义是调节收入分配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是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但当时的房产税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性房产征税,这次改革就是扩大了征收范围,对个人住房也要征房产税了,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丁茂战:房产税确实不是新词,一来这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二来国内对征收房产税具备了一定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中央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已经作出明确部署。开征房产税的目的:一,这是针对目前楼市价格居高不下采取的一个应对措施,旨在通过提高税负对多面积住房者、多套住房者、高档住房者进行适当限制,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二,这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对于高收入群体,通过房产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高”,使税率制度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苏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对住房征收房产税,通行的做法是将房产税作为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的重要工具,对个人住房在保有环节每年普遍征收,对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的住房给予减免税。房产税收入归属地方政府,主要用于教育、卫生、消防、治安及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支出。 

  高培勇:房产税试点,可以说是我国完善财产税的一个突破口。房产税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收入分配,分好社会财富的“蛋糕”。房产税改革主要目的还是着眼于市场制度建设,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会有积极作用,但不会对房价产生决定性影响,人们对此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合理的预期。

  不会增加普通居民负担

  问:如何看重庆和上海房产税试点实施?

  丁茂战:无论上海还是重庆,不久前推出的房产税方案,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一是起征点定得非常高。上海规定对本市居民第二套及以上新购住房、人均面积60平方米以上部分才进入被征范围;重庆征收对象是拥有独栋住宅和新购高档住宅,对于已购老独栋住宅,免征面积高达180平方米,对于新购独栋住宅免征面积高达100平方米,能够进入这个范围的人群相当少。二是税基低。例如,上海税基是0.6%,以其交易价格70%为计算基数,且如果交易价格不及上年市场均价2倍以上,税基下降到0.4%。重庆也只有0.5%。能够进入上述征收范围的富裕家庭,征收这点房产税,对于他们来讲,堪称九牛一毛。

  苏明:在目前一些大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政府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情况下,房产税的出台不但使房地产税制更加完善,也为政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开征房产税,意味着调控措施从交易环节延伸到了保有环节,限购措施与增加持有成本两头发力,调控效果会更好。同时,征收房产税有利于引导居民的住房消费更加趋于理性。

  高培勇:从上海、重庆的试点方案来看,目前房产税主要是面向个人新增的多套住房,或别墅等高端住房征收,不会增加一般收入水平的普通居民的负担。特别是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征收的收入将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更加体现出房产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短期不会全面实施房产税

  问:何时是房产税在全国推广的时机?

  丁茂战:我国短期内尚不会全面实施房产税,5年能够全面推广已经相当不错。全面征收,意味着要对新老房全面征收,而已经售出居住的住房,目前产权结构复杂,产权主体和各自家庭关系复杂,房地产相关信息不统一、不完全,甚至不真实。全国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前期这些准备工作错综复杂,推进极其艰难,难以很快在全国实施。上海、重庆只是启动试点工作,要先易后难,从新买的高档住房、新买的住房逐步推进,完成这个试点就要好几年。

  苏明:改革方案在考虑百姓基本居住需求时,既要考虑不同城市居民的平均住房水平,也要考虑未来居住需求的增长空间。税制的出台应该至少管未来一个时期。

  高培勇:当前改革房产税的重点应放在现有征税范围内对计税依据的调整,改革应将原先按房产原值计税改为按评估值也就是市值计税,从而更好发挥房产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本报记者 梁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