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中国房地产年会举行 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房价上涨

2011年02月25日 19:2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从2010年的国五条到2011年的国八条,房地产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的调控政策将中国的房地产业一直置于聚光灯下,受到了全社会不断的关注。今天,第十一届中国房地产发展年会在北京开场。陈淮、李稻葵、冯仑等业界专家悉数登场解析"十二五"国房地产发展之路。

  房租不断上涨 二手房市场活跃

  今天年会的气氛非常热烈,普通民众可能比较关注的就是未来一段时间楼市应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向,非常希望听到专家对这个的预测,但是非常令大家失望的是专家基本上都没有对此进行预测,可能也是目前调控的措施比较严厉,所以大家都比较谨慎。唯一对未来一段时间楼市做出预测的,还是做一个长期的预测,这是来自于中国指数研究院的院长叫莫天全认为在未来10年、5年的时间中间,楼价不会下跌,只会持续一个比较低幅度的上涨,但是不会下跌,除此之外因为受到政策调控的一些影响,租金市场会不断的上涨,二手房的市场也会非常的活跃。除此之外他认为,拥有二套以上住房的家庭会越来越多,然后房地产的调控会成为一种常态,并且房产税会成为一种常见的税务在全国被推开。

  流动性及通胀预期等影响政策调控效果不明显

  对于未来的走势,应该说大家认为未来走势首先其中大家非常熟悉就是来自于住建部研究院的秦洪,他对于目前的政策进行了一下分析,有些人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就认为现在政策好像从去年进行调控到现在效果不是很明显,秦洪解释说目前调控效果不太尽如人意,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它实际上是有效果的,可能不是那么明显,所以让大家没有看到,他说凡是出台了细则的这样一些城市成交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价格虽然变化,他说价格的变化可能需要时间比成交量时间要长一些,所以他认为可能再过一段时间才能会出现,房地产的政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调控政策,比如说它还受到流动性、通胀预期等等多方面的一些影响,这样就使得这个调控政策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明显;第三实际上真正影响房地产的不是一个政策而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建设,比如说房产税它会是一个长期的,而不是一个短期的,所以他是如此解释了这样一个原因。

  秦洪认为将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大家都认为,房产税肯定会在全国铺开,而且他们强调了一下几个重点,第一个就是这个征税的对象肯定是以新的购房来做一个关键,第二高价房会成为征收的重点。第三有一个宽松的免税条件,对于你本身就居住在这个城市,在这个城市工作的人,你这个住房征收税是有相对比较宽松的免税额,但是对于不在本市生活的这些人,它这个增税就是相当严厉了。

  调控属短期过渡性政策 房产商应转眼二三线城市

  今天大家都谈到了宏观经济未来一段时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我们大家很熟悉的李稻葵还有陈淮对这方面都进行了探讨,李稻葵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速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应该是在9%左右,在未来5年,但是他认为目前有一些人的观点认为,目前中国这个劳动力可能会出现一些短缺,人口红利可能会降低,他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目前的这种劳动力的价格实际上是会上升的,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对于整个中国的消费市场是一件好事,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认为目前房地产中间所存在的一个问题主要是一个体制问题,他认为在这个房地产的体制中间,不管是政府也好,是开发商也好,包括我们普通的购房者,它实际上都是一个三方面都输的这样一个局面,因此他认为应该要建设一个长期的,就像刚刚秦洪所提到的,要建设一个长期的房地产的政策,而这种所谓调控的政策它实际上是一个短期的,是一个过渡性的。

  随着这种长期的政策建立起来之后,你的过渡性的政策,比如说像限购的这些政策自然就会退出,但是现在来看这种限购的政策应该是非常必要的。陈淮他提到的我觉得是非常有深意的,他说目前中国是在应对一个通货膨胀和一个货币战争,在这个过程中间,房地产界一定要为稳定中国经济做出努力,而不是要给中国经济添麻烦。他这句话实际上我觉得是相当有深意的,也就是说房地产界现在你们需要怎么样去做,你们应该考虑清楚。陈淮还表示说2011年这个过程中间保障性住房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浓抹重彩的一笔,他认为怎么样建设就是大中小城市的一个协调发展非常重要,他提到我们不能再盲目地不断的去扩张大型城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因为容量是有限的,应该怎么样去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乡镇城市,他们的房地产业,他们认为这个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房地产商应该看到的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