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央视午间新闻用长达四分钟时间,报道了武汉市百步亭小区的商品房与保障住房混合建设的新闻。全国政协委员、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称,混合配建既解决了保障住房的配套问题,也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融合。他今年准备在“两会”上提交提案,争取在全国推广。
2011年,我国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相当于2010年全年商品房总销量,如何让这一“好事办好”?百步亭的经验引起中央媒体的关注。
在百步亭小区的设计中,普通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混合配建。在央视的报道中,记者和百步亭小区的管理人员一同来到了一栋楼里。据管理人员介绍,这栋楼一层有四户人家,其中两户是商品房,两户是廉租房。无论是外观还是格局,两种性质的房屋都基本一致。
据悉,目前百步亭社区已将近9000套保障性住房配建在12万人居住生活的成熟社区内,入住了近2000多户居民。
聚焦两会
周国强
全国政协委员茅永红建议——
“混合配建保障房应强制达到10%”
昨日,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他认为,应由政府制定规划,普通商品房混合配建保障房,应强制达到10%—20%,让保障性住房的居住者享受同样完善的物业管理、医疗、教育配套等服务。
集中建设保障房易留“后遗症”
茅永红认为,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因土地成本问题,大多位于城市的外围。道路交通、商场学校、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如配套建设到位,政府投入会很高,如配套建设不到位,居民生活不方便。
同时因保障性住房是低收入人群,购买力有限,好的商场、学校、医院不愿进入,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有的还会成为居民不愿居住的保障性住房,造成资源的浪费。
他认为,低收入人群集中居住,容易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他们被边缘化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让低收入者共享完善的配套设施
茅永红认为,混合配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商品房小区具有优越的区位环境,成熟的配套设施。与在偏远地区划拨土地、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模式相比,在商品楼盘中配建保障性住房,居住和上学、就医等环境相对较好,减轻了政府完善配套建设的压力。
茅永红在提案中建议,推广混合配建方式应纳入政府强制性规划。政府将普通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按10%—20%的比例,混合配建保障性住房,进行强制性规划审批。
记者专访茅永红——
混建保障房 社会效益无法估量
记者:让开发商在普通商品房小区混建保障房,经济上会有损失,如何激励他们“做亏本买卖”呢?
茅永红:账要分两面来算。一方面,政府可以将资金投入转化为政策补偿。比如,按照10%—15%的同比例提高住宅容积率,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方式补偿企业;另一方面,10%左右的混建比例,对企业来说利润损失并不大,但是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尊重,这种社会效益无法估量,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企业健康发展。
记者:“百步亭经验”能推广至全国么?
茅永红:今年,全国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光武汉就要建设11万套。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同来完成: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完成混建比例,社会各阶层都来互相帮助、扶持,这样就会让住保障房的人过得安心、舒心、自信、自尊,三者不可或缺。
公租房首成
武汉保障房“主角”
从经适房、廉租房,到公租房,武汉保障性住房普及面越来越“细致”。日前,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工作会透露,今年,全市将完成111708套(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其中建设和筹集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3万套,占总数的27%,首次成为武汉保障房建设的“主角”。
公租房主要是解决收入中等偏下、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此次会议还透露,在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商品住房项目中,要按一定比例配建公租房。
公租房作为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中的“夹心层”的保障住房,台盟武汉市委建议称,公租房建设的地段,应尽量选择在公共交通便利、出行成本较低的地段和城区。(记者 周海滨 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