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广州公租房“粥多僧少”? 人们更想买经适房

2011年03月08日 14:4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准确掌握广州市“夹心层”的住房状况和住房需求情况,科学制定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切实解决“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去年10月启动的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需求调查未如有关方面预计的那般热络,直至昨日,一共才收到2万份调查问卷。是政府“热脸贴个冷屁股”?还是别有原因?

  5个月仅2万市民参与调查

  7日上午,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在海珠区宝岗大道宏宇广场,组织开展“公共租赁住房需求调查”现场咨询活动,但前来者不算很多。

  据了解,广州市住房保障办自去年10月开始开展公租房需求调查,调查将于3月18日结束,将在3月底公布结果。“原来我们以为会有很多人参加调查,会超过之前调查的低收入家庭77177户的数目,甚至超过10万家庭,但目前结果并非如此。”参与并专门设计问卷的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琳表示,至今仅有2万多市民参与了调查,另外包括网络、居委、办事窗口等途径申报,收到的调查结果都非常有限。

  调查显示人们更想买经适房

  “为什么离我们的预计这么远?”陈琳曾咨询了不少同纳入公租房保障调查范围的外地务工人员和刚毕业大学生,不少人说有一点兴趣,但取决于若干的问题,比如说公共租赁房在哪里。第二就是租金,“外夹心层”的租金只是市场价的80%,吸引力不算太大。第三个就是这个房子将来能否买?如果将来不能买,他们就认为“那我为什么选择比较远、租金高,而放弃离就业单位更近的房子?”陈琳表示,有不少这些“外夹心层”的人更希望去买经适房,保留经济适用房有其必要性。

  公租房将来会“粥多僧少”?

  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全国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1000万套。据最新传闻,广州分到了13万套保障房任务,这比日前广州市两会期间透露的“2011年广州将建4.3万套保障性住房”又增加了不少。即使是按照4.3万套这一数字,按计划广州保障性住房出租为主,占了七成,其中公租房60%,即2.58万套,而今却只有2万份申请;若以13万套的基数来算,60%就达到了7.8万套,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政府投入这么大,建起来之后申请的人数又不多,这是个大问题”。

  陈琳认为,政府可考虑适当调整申请公租房的门槛,比如将家庭可支配收入从18728元/年提高到2万、3万,“我认为是有这样的需求的。未来可考虑修改一下这个标准”。

  参加调查者申请公租房加3分

  广州公租房需求调查至3月18日结束,期间广州市10区城镇户籍无自有产权住房、年可支配收入7万元以下的家庭,或在市十区居住1年以上、年可支配收入14万元以下的家庭可以参加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不受户籍限制。只要登录市国土房管局网站(www.laho.gov.cn),进入“广州市公共租赁房需求调查”专题网页即可填表,或可到本人户籍或工作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居委)、市住房保障办事窗口领取调查表填报,未来申请公租房在轮候时可以加3分。

  □现场声音

  ●希望不要太远不要太贵

  昨日公租房调查现场,市民梁女士对工作人员说“公租房不希望太远,也不希望太贵。大概3一5元/平方米,比如一家三口六七十平方米,300一500元/月左右就最好。”梁女士说,租别人屋经常要搬来搬去,“我租住在海珠区沥滘的城中村,但现在面临搬迁,一时间很难租到房子,我们都买不起房,只要政府给房租赁就可以了,如果能搬进公租房,当然最好啦!”

  ●困难家庭可支配收入应扣除医疗支出

  一边填表一边抱怨的麦女士说,她的父母都80岁了,根本没有人愿意租房给他们,但是,申请政府保障房吧,他们俩的退休金又超过了申请保障房的家庭可支配收入18728元的标准线,不能申请。麦女士告诉记者,父母现住在儿子家里,9楼无电梯的房子,父亲有肾病和糖尿病,每周要去医院洗肾三次,上下楼梯极为不便。想在附近租个房子给他们住,但因为老人家年纪太大了,根本没有人愿意租给他们。“我妈妈退休金2001元,爸爸2400元,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收入线超标了,不能申请公租房。实际上,他们退休金的一半都用在治病上了,剩下的钱也不够平常开销。”麦女士认为,像有重病的老人家,应考虑把治病的费用扣除后再计算可支配收入,这样更公平。

  ●保障房尽可能配备电梯

  参与了公租房调查的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琳昨日表示,广州的确存在不少类似的低收入困难家庭,针对类似家庭,他们的医疗支出是很大的,应该从其所得收入中扣,而不应该算入可支配收入中去。她还建议,低收入困难家庭中行动困难的人群较多,在今后保障房产品设计时,尽可能配备电梯,一来能真正方便群众,二来也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记者赵燕华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