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题,回答记者提问。
允许民资供给 公共服务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介绍:我国目前在公共服务领域,总体上供给不足,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城市的供水、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生态环境等等,供给不足的原因是改革滞后,这些领域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
要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通过特许经营权等办法,把社会资金引入到公共服务品的供给上来,包括城市中地铁、学校、医院的修建等,要允许民间资金进入。
比如给一些城市特许经营权和特殊政策,使得它投入这些公共产品能够回收自己的投资,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机制,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政府的投入结合起来,来加快公共产品的供给,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
加大总量投入和结构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认为:从基本公共服务几个主要指标来看,我国在公共服务上的投入逐年提高,但进一步加大投入总量的空间还很大。
据统计,我们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这几个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与全世界相比,比3000美元以下的国家还低13个百分点,比3000-6000美元的国家平均要低24个百分点。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一些领域有逆向转移的倾向,即经过一次分配收入有差距,经过二次分配没有缩小一次分配的差距,反而扩大了差距,这个倾向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都有所体现。需要进行结构调整,要侧重向农村倾斜,侧重向老、少、边、穷、后发地区倾斜,侧重向困难地区倾向。
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关系,逐步把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适当集中到中央,由中央来统筹平衡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保障房覆盖率 还不到8%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于炼介绍:2010年是保障房开发力度最大的一年,尽管590万套的任务已完成370万套,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保障房覆盖率还不到8%。即便是“十二五”期间能如愿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保障覆盖率也仍局限在20%。
截至现在,我们的自有住房率已达到80%,租赁住房率居然不到20%,在发达国家自有和租赁的比例大约是各占50%。所以今后产业调整可能逐步使租赁住房率的增幅要高于自有住房率的增幅。
目前保障房的实施主体大体上由各地的建委或类似部门操盘,后者由他们委托,或选定一两个企业运作。但是全国范围内的这种选择和委托的标准也没有统一。保障房的分配信息系统也没有和商品房的销售系统联网。“保障房的推出不会对房地产的发展产生大影响”,从长期看,它对房地产产业的理性有序发展有好处。住房问题的三个需求,第一是基本居住、第二是改善、第三是投资,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第一需求,但也不能以牺牲房地产产业为代价,去禁止和限制第二、三种需求。(特派记者 叶薇 潘高峰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