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客量明显少了,决定购买的就更少了。”在西安地方版限购令出台后一周,面对记者的询问,好多楼盘置业顾问“统一口径”。随后,记者走访了大量楼盘发现,在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限购令威力之下,西安楼市销售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均遭重挫,相反,豪宅及别墅类产品、商业物业却逆市走热。
客量明显减少
普通住宅境况“凄凉”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较以往销售火爆的场面来看,限购令出台后,各个区域的楼盘售楼部内,看楼的市民人数大幅下降。据记者粗略统计,仅西高新区域的项目而言,平日里每天上客量平均在10—30组比较正常,而在限购令出台之后,平均每天上客量急剧下滑至2—5组。
“在新国八条出台后,售楼部的来店量就比平日里减少了2/3。西安地方版限购令出台后,所剩的1/3来店量还有一半选择放弃。”赏筑地产策划总经理任开社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在西安有3个售楼部,和其他普通住宅项目相同,这3个售楼部也遭遇了冷清的局面。在他看来,限购令对于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影响非常严重,对于消费者的心理打压非常明显。自去年以来,各种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在消费人群中已经出现“疲态”情绪,“看一看、等一等”成了好多消费者眼下的想法,加之限购令的细则各方说法不一,楼市各种信息大量出现,目前市场销售整体下滑明显。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不仅小户型遭受影响,就连120平方米以上的改善性户型也未能受免。西高新某楼盘置业顾问何先生就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他们所售的住宅部分已为数不多,但上客量也明显出现下滑迹象,每日上客量和限购令之前相比,减少了一半左右,而且就在这所剩的一半客户中,能够明确表态的人也不多。“限购令使得许多改善性客户想买却不能买”,高科尚都销售负责人任晓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限购令对大户型影响尤为严重,改善性客户大多是第二、三次置业,没有首次置业那么迫切,所以多数人选择观望。
占据“一步到位”优势
豪宅销售势头不减
和普通住宅不同,别墅及豪宅类高端物业却在这场“限购风暴”中“笑傲楼市”。“我们平日里有效上访量为1—2组,在限购令细则出台至今,项目上访量不减反增,现在每日有效上访量基本在2—3组”。八号府邸销售经理张敏告诉记者。豪宅在市场的保值、增值能力更强,加之在各种政策的限制下,人们购买的机会少了,那么有一些人在能力所及范围内,置业时便会选择“一步到位”,这便促使一些人对高端物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另外,针对目前一些普通住宅房企为“救市”调整营销策略的作法,张敏表示,限购令出台时间不长,后市如何,应关注市场的动向。每个产品的形式不同,采用的营销方式也五花八门,调整营销策略有他们自己的理由,我认为在现今情况下,对于开发商来说,最根本的还是做好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精品的项目。某高端物业策划负责人胡先生则向记者透露,在西安的部分高端项目中,除了绿地·国际生态城的别墅项目早在限购令之前就调整了营销计划,目前基本清盘之外,其余的公园时光、海泊兰轩、湖城大境等高端项目的营销计划都没有变动。胡先生说,就他们的项目而言,客户一次性付款和按揭基本各持一半,受限购令限制后首付提高,银行按揭基准利率1.1倍等因素影响,可能会有更多的客户重新审核哪种付款方式更划算,最终一次性付款的客户可能会越来越多。
抗打击能力凸显
商类物业加速走热
据记者了解,限购令之后作为二线城市的西安和其他一线城市相同,普通住宅市场基本上已经看不到投资者的身影,政策的强压使得一部分热钱逐渐向商类物业聚拢,商业地产的热度再次显现。
南郊某项目置业顾问李小姐告诉记者,他们的项目中商业只占很小一部分,虽然目前也主要以普通住宅营销为主,但商铺走热的趋势在限购令后非常明显,仅3月5日一天就有一个陕北人一口气买了3个商铺。“商业地产投资倾向在前几年就表现出来了,限购令只是个加速器。”陕西中商联商业研究院运营总监侯治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新“国八条”和地方版“限购令”的集中出台,房地产成交大幅萎缩,市场观望更趋明显,住宅产业肯定受到了很大影响。万科、SOHO等大腕房企就明确表示要转型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西安的商业地产项目将在今年集中亮相市场,在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商业地产将会成为房产新政下的投资热点。但是投资热往往会伴随着跟风和盲目,商业地产开发说到底毕竟属于商业经营的物业场地供应环节,开发商需要对西安的商业环境和竞争格局相当熟悉,方可避免投资风险。
对于商业地产趋热,赏筑地产策划总经理任开社也表示,限购令将激发商类物业购买趋热,但他认为,目前相对于写字楼等其他商类物业形态,市场上比较稀缺的独立商铺则更为抢手。对此,侯治国表示,目前西安商业地产的发展,随着城市骨架的拉大进入了城市副中心、新兴城市中心、区域商圈区位新增商业项目的开发和大型商品市场、物流中心项目的投资开发,大部分属于新增商业网点,商业基础和钟楼、小寨无法比拟,需要靠商业资源整合、业态创新等来吸引市场目光,无疑加大了开发和商铺投资的风险,双方都会很谨慎,市场将逐渐进入理性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