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拓展北方代建业务 绿城的专业开发商之路

2011年03月25日 09:12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18日,绿城北方房产建设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这标志着绿城将自己的三大核心增值体系之一的代建业务正式拓展到黄河以北,也标志着绿城的专业化房地产开发商之路又近了一步。

  在绿城集团管理层看来,去年刚启动的代建业务,不仅将成为绿城盈利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可以在不增加企业负债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拓展绿城市场覆盖率。预计今年年底,绿城的代建项目将突破100个,可售金额超过2000亿元。三年内,代建业务创造的利润将占到集团利润的一半。

  启动北方代建业务

  绿城北方房产建设有限公司的成立,是2010年9月25日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挂牌后成立的第一家区域公司,负责黄河以北的项目代建。

  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峰表示,这标志着绿城集团在未来将继续深耕以北京为基点的北方市场,也体现了绿城集团对北方市场的重视。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素以江浙为基地开展业务的绿城集团正式大举北上,不仅将房地产开发业务拓展到以北京为基点的北方市场,而且将新兴的代建业务迅速拓展到北方区域。

  据绿城房产相关负责人表示,绿城北方房产的成立,将延续绿城代建服务,整合绿城现有品牌资源及管理资源,与外部项目资源进行对接,以契约形式向合作伙伴提供品牌输出与建设管理服务,“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更多城市的美丽。”

  据绿城房产集团执行总经理兼绿城建设集团总经理曹舟南透露,自从绿城要把代建业务拓展到北方的消息传出后,目前已经接触了十多个项目。曹舟南表示,虽然绿城集团在北方区域的影响力和覆盖率没有南方强,但目前与其接触下来的效果很好,“预计北方公司的业务量将占到绿城建设的1/3左右。”

  迅速发展的代建业务

  截至2011年3月初,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已签约代建项目超过30个,总占地面积近400万平方米,总计建筑面积约600万平方米,预计总可售金额约超过688亿元。项目已遍布浙江省内杭州、金华、温州、宁波、嘉兴等地区,以及上海、江苏、山东、河南、海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

  据绿城内部人士透露,真正签约的项目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已经接洽并认证过的项目则超过了200个。

  这距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9月25日的成立,仅仅半年时间。

  据曹舟南介绍,绿城代建业务分为三类:商业代建、资本代建和政府代建。商业代建是与已经有齐全土地手续、产品定位符合绿城定位、有相应资信质量的合作方合作,由对方出资出地,绿城建设承担开发任务,项目可以使用绿城品牌。资本代建是与投资资本对接,通过成立平台公司募集资金,绿城负责开发建设,并与投资方共享收益。政府代建是绿城为政府承担保障房和安置房的一种模式,以让更多居民提升居住品质。

  其中,前两类模式是绿城代建的主要盈利点,但政府代建仅能保持收支平衡。

  据透露,目前这三种模式在绿城代建业务的组成部分比例分别为5∶1∶4。

  欲做纯粹开发商

  曹舟南强调,从去年开始的代建业务可以在不增加企业负债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拓展绿城市场覆盖率。对此,曹舟南并不讳言代建业务的推出与2008年绿城遭遇的资金链危机有关,因为现实告诉绿城人,仅靠自有资金在短期内要营造更多的好房子、为更多的城市创造美丽,不太现实,代建模式的推出,则有利于“让更专业的人做更专业的事”,更是绿城专业化之路的一个跳板。曹舟南告诉记者,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必然是投资商与开发商分离,由投资方出钱出地,开发商造房子,绿城的目标是“做一个专业的开发商”。

  代建业务的迅速发展,则为绿城成为专业化开发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曹舟南认为,绿城代建业务之所以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绿城品牌的巨大感召力和集团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的全方位的准备。

  绿城的品牌是市场认同的基础,这不仅仅源自来源于绿城超前的开发理念和对客户偏好的深刻理解。由此,绿城形成了一大批忠诚的客户群体。如今绿城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老客户加推荐客户超过客户总数的50%。这也是很多代建项目迅速累积客户实现项目销售的捷径。

  而代建得以迅速、稳健推进的现实基础则是绿城为此做出的管理制度及人才储备上的准备。

  据曹舟南介绍,为了推进代建业务,成立发展、产品、营销、运营及行政五大专业中心,形成三大技术标准和两条产品质量管控线,整合组建设计、景观、装饰、采购、成本等多家专业公司,并提前半年进行人才储备。

  据曹舟南预计,今年年底,绿城在全国的代建项目将突破100个,可售金额超过2000亿元。三年内,代建业务创造的利润将占到集团利润的一半。

  本报记者 鲁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