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下房地产政策有更多的不同。与从前单向“鼓励”市场发展不一样,政策更多地倾向于“继续深化住房长期制度改革,坚持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简单来说,改善民生成为重中之重。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大力推行,政策对于保障房项目的大力扶持将改变着目前房地产的整体现状与布局。一直以来,作为国内的支柱产业,扶持房地产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政策的方向,纵观目前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房地产在国内的经济地位仍然重要,但是作为重点扶持行业这一战略色彩已然在不断褪却。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透露,房地产的政策地位将被新能源等行业所取代,调控维稳将成为未来5年行业最重要课题。
可以预见,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在政策的掌舵下将华丽转身,民生性、保障性功能将成为调控的主要方向。
支柱地位将“重而不重”
过去十年,房地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支撑国内GDP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专家认为,“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几成定局,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业‘扩内需’的支柱性作用仍需要继续发挥”,维稳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考虑的重点。尽管面临着住房价格涨幅远超居民收入增幅的现实问题,但房地产的良好发展仍然重要,行业在国内经济上的战略地位短期内很难迅速改变。
但另一方面,一系列新出台的政策表明,房地产的这种支柱力已然不像过去十年那么强势。早在去年9月27日,国土资源与住建部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在这一份文件当中,强调的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的调控,严格执行土地和住房供应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政策。政府相关负责人曾解释,“这是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房地产不能作为支柱性产业。”
在政府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而对于房地产,“则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显然,在发展战略中,房地产的支柱地位很有可能将在“十二五”规划中被新兴产业所取缔。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会随着其他产业的兴起逐步降低,最终达到一个市场与民生的双向平衡。
指导方向向民生转移
在今年3月的两会中,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工作目标。在政府对于“十二五”期间房地产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衡健康发展。”其中继续调控楼市,政策倒向保障性民生工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成为重中之重。可以看出,在“十二五”规划中,政府指导方向转向民生,房地产市场面临严峻调控将成为现实。如同“十一五”开端一样,作为“十二五”开端的2011年,政策的落实情况将反映出未来五年的基本步伐。从规划上看,政策转向保障民生已经成为主调。
春节前房产税试点、中央“新国八条”调控令相继出台,之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相继出台调控细则,限购令开始全国性蔓延。与之相反,史上最大规模的保障安居工程却进行得如火如荼。2011年千万套保障房计划正式拉开帷幕,2月24日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直辖市小组与各省级政府签订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将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分解到地方。据统计,相比去年全国保障房建设任务为580万套,千万套造房计划同比增加了72%,建设资金总额高达1.4万亿元。
大规模的保障安居计划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一大举措。作为同步运行的两条主线,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商品房建设成为新政策下房地产市场发展推进的“双轨”。在“十二五”规划的5年时间里,这将成为国内市场最主要的特征。业内分析认为,往后几年时间里,在多发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暴利时代将结束,将变得更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蒋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