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社科院专家:可将房价纳入货币政策主要目标

2011年04月06日 09: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28日,有40个城市公布了2011年房价的控制目标,这离各地方政府公布房价控制目标的最后期限只有三天时间。从已经公布的房价控制目标看,有些城市提出“房价上涨速度不高于GDP增长速度”,有些城市则是“房价涨幅不高于居民平均收入增长幅度”,只有北京公布了2011年的房价控制目标——稳中有降。但截止到3月31日,一些城市并没有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规定出台本城市的房价调控目标,已经出台房价调控目标的也没有及时按照建设部的要求“酌情调整”。

  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有关调控房价的博弈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控制房价?地方政府为什么不愿意提“降价”二字?怎样的房价上涨速度是科学的?谁应该对调控房价负责?

  房价背后的财政难题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刺激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地方政府是土地的唯一出让方,抬高土地价格成为不难实现的目标,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必然刺激房价的快速上升。因此,解铃还需系铃人,让地方政府承担起调控房价的重任是不无道理的。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现行的财税体系使基层政府缺乏财政的支配权,依赖土地财政实属无奈之举。因此,要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前提应该是改革现行财税体系,把更多的财权下放到基层政府。在改革现行财税体系之前,地方政府无法离开土地财政,这是首批公布房价控制目标的40个城市不提“降价”的重要原因。

  与控制房价类似的问题还有兴建保障性住房。假如各地不折不扣地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兴建大量的保障性住房,而房价出现下跌,结果将是土地价格下跌,土地交易大幅度减少,出让土地获得的收入自然大幅度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很快暴露,各城市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将大幅度上升。房价只能涨不能跌,这是地方政府的难言之隐。

  高房价症结在于货币超发

  尽管土地财政是导致房价不断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从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看,土地价格上涨导致住房的成本上升,进一步会传导到房价上升,这是从供给的角度分析房价上涨现象的。价格不仅取决于供给的成本,更重要的是由需求决定的,如果成本超出了市场需求的承受力,则市场无法出清。

  从需求的角度看,导致这些年房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与信贷的快速扩张(有时是超常规增长)。从2003年开始,随着中国出口的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升温,全球热钱开始流向中国,很多热钱汇聚到中国房地产市场,从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速了全球资本投资中国楼市的步伐。受此影响,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迅速增长,商业银行的广义货币总量M2从1999年的11.99万亿增加到2009年的60.62万亿,增长幅度超过4倍。其间,楼市的价格涨幅与货币增长幅度保持了基本同步。这似乎又佐证了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的名言“无论何时、何地,物价都是货币现象”,10年来的中国楼市价格的上涨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

  2009年,中国的信贷增长超过10万亿(官方数据是9.5万亿,其中不包括信贷类理财产品),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接近30%,这大大地刺激了楼市价格快速上升。2010年的信贷与货币增长速度虽然稍有放缓,但从绝对数量看,信贷数量还是保持在12万亿左右(将银行的表外帐户的信贷资产计算在内),与2009年持平。

  2009年和2010年,我国的广义货币增加了22万亿,这是房价难以控制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如果强行要求地方政府出示一个房价的控制目标,结果一定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笔者不清楚所谓的房价调控目标是指全年平均价格的涨幅还是年底的价格与年初价格的比较。如果是后者,则地方政府十分容易对年底的价格进行调控,只要年底集中给价格较低的新楼盘发放预售许可证即可。

  控房价要管住货币

  笔者认为,与其让地方政府对房价负责,还不如将“维护房价的基本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从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看,还没有将“维护房价的基本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和“充分就业”。

  历史的经验表明,货币政策有维护“币值稳定”的责任,同样,对“维护房价的稳定”责无旁贷。

  理由之一,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买房支出占其支出总额的比例较大,房价应该包括在衡量货币的一揽子商品价格之列;理由之二,鉴于房地产价格对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应该将房价与CPI并列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几乎所有的大国经济都曾经被绊倒在房地产这块“石头”上,30年前的拉美诸国如此,20年前的日本如此,10年前的亚洲“四小龙”如此,在金融监管制度上堪称完美的美国在几年前同样犯了类似的错误。但各国的货币政策却刻意回避房价问题,按照格林斯潘的话说“房地产泡沫在破裂之前无法判断”。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回避房地产泡沫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政治上的。在民主制度下,选票对政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采取措施打压资产价格,一定会导致自己的选票减少。因为,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地产,涉及面都非常广泛,几乎影响到所有的中产以上阶层,任何导致资产价格下跌的政策都是“不得人心”的。即使像美联储那样的运行机制,从形式上看似乎很独立,不会受政治的影响,其实不然。例如,格林斯潘在其自传《我们的新世界》里,详细描述了1996年美国股市出现“非理性繁荣”时美联储的行为,他说“联邦储备委员会并不是在真空中运作。如果我们的升息所持的理由是我们要控制股市,这将引发一场政治风暴。我们曾经被控伤害散户投资者,破坏大家的退休计划。我们可以想象我在下一次国会熬夜召开听证会里遭到炮轰的情形”。可见,美联储也没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我国货币政策将包括房价在内的资产价格列入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并不存在障碍。

  可行的方案是,将房价与CPI挂钩,存款利率与CPI挂钩。只要做到银行的存款利率大于CPI,而房价涨幅不高于CPI,则持有货币者心态会比较稳定,经济运行会有序而健康。

  社科院金融所 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尹中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