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一
期望价格松动
限购令出台后,有开发商调侃道:现在我们销售过程的前半个小时都与卖房无关,每个购房者都要先被盘问一遍,户籍?名下几套房?家庭情况?在昆工作几年……然后一半的购房者都要被告知不符合购房条件。开发商的压力溢于言表,众多购房者也希望开发商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降价,楼市观望气氛浓重,双方持续僵持。
记者分析,从市场供需情况来看,目前仍然是供不应求。上月昆明新增房源仅500余套,不少原定于3月开盘的项目都决定延迟,开发商对新盘的推售显得愈发谨慎,供应量显得十分有限。因此,房价下行可能性不会太大。
猜想二
买大买小很纠结
对于符合购房条件的购房者而言,将接受一连串的心理挣扎。由于购房机会有限,下手前势必会思量再思量。首次置业者一般会选择总价较低的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但迫于政策的压力,不少购房者开始作长远打算,选择1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外地户籍人士限购一套,所以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一方面是房价的坚挺,一方面是限购的压力,还要考虑未来几年后改善性住房的需求,确实很纠结。记者认为,买大买小还是要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基础出发,强行购买大户型而导致今后生活水平降低的行为并不理智。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对首次置业者很有吸引力,并且未来5至10年内不会急于改善住房,而5年后10年后限购令是否还在继续也说不定。
猜想三
投资商铺难靠谱
对于专注于投资的买主而言,转向投资商铺是很自然的事。但如今一套商铺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能拿下的,门槛越来越高,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如果没有缜密的分析能力和精准的眼光,就算有钱,投资商铺也是件吃力的事。
目前市面上的商铺大致可分为底商和购物中心商铺两种,购物中心位处城市核心商业区,商铺价值自然不菲。并且购物中心的开发者大多会选择部分或整体持有,所以能外卖的商铺其实很少,即使有,也是万人选一。另一种底商模式,大多是在住宅小区里配比一定的商业部分,以底层门面的形式展现,楼上住人楼下开店。相对前者,住宅小区里的商铺价格自然要便宜很多,客户主要以小区住户为主,优点是客户群稳定,缺点是培养期长,难以做大,何时能收回成本也难以预测。
猜想四
州市买房属少数
不少人认为,昆明限购将导致资金向地州市场转移,从而火了旅游地产。记者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一现象确有发生,但并不足以用“火了”来形容。
昆明本土老牌地产公司进军地州市场已是好几年的事,“政策导致开发商转战地州”的言论并不客观,只能说现在的政策情况是对地州市场的利好,购房者、开发商一窝蜂涌向地州的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
记者分析,在昆明工作的人到地州买房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昆明已有住房,地州买房属休闲、旅游、度假之用;二是专业投资者,实力雄厚,记者就曾目睹昆明某女士一口气购得大理某楼盘9套住房。这两类群体的共同点在于,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里可以排除很大部分的刚性需求者,所以买方市场转移地州,这里指的应是少数。
猜想五
先租房来等保障
租金涨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高额的首付来说,不少人还是选择等等看,先租着再说。这个“等”,包含了对自身和市场的双重期望:对自己,努力赚钱,等到有能力去买房的那天来临;对市场,等价格调整到合理水平。这种想法大多出自于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群体,有蠢蠢欲动的心,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还有一种想法则是,不少个人或者家庭希望能住进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都有人在等。今年要建10多万套保障性住房的消息让不少人颇感慰藉,因为有政府给的希望,这部分人也选择了等下去。(记者 邓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