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幢幢高楼拔地起,条条清渠绿家园。科学重建康庄路,幸福千家尽开颜。”这首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马镇金陵村村歌《新家园》,被村民们唱遍了青城山南北。
“村歌唱出了住进新房的喜悦和都江堰市恢复振兴的美好旋律。”四川省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说,近3年来全市经济全面恢复振兴。在2009年底全面超过灾前水平的基础上,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143.5亿元、55.6亿元,较2009年增长16.6%、46.8%。
在金陵花园安置点,50多岁的孟坤伦唱得格外欢畅。说起村里的农房重建,孟坤伦收不住话匣。他家原有3口人,进入集中居住区之前,一直住在破旧的小青瓦平房中,没有婚房成为儿子结婚的难题之一。“5·12”地震后,他家的小青瓦房也被摇得七零八落。后来通过“拆院并院”的统规自建模式,2009年底他们全家喜迁新居,住上了160平方米的“宽敞大楼房”,儿子成为该小区第一个举办婚事的住户。“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快要当爷爷的孟坤伦整日都乐滋滋的。
截至目前,金陵村利用“拆小院、并大院,依托林盘搞重建,节约耕地谋发展”的重建模式,修建了7个统规自建安置点,安置578户1761人,成为都江堰市安置点位、安置户数、安置人数最多的村之一。
“住进新房子,兜里还要有票子!”看着灾后重建中拔地而起的一幢幢宽敞、明亮的新居,金陵村党支部书记易晓霞十分关注村民增收致富的问题。经过村党支部反复讨论,她决定带领村民继续培育传统的双孢菇种植业,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成立农村集体专业经济组织,加强引导,力争做大做强。
有了规划,该村的农民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着增收致富路。该村10组的村民高国栋种了7年多的双孢菇,他不仅在家门口办起了双孢菇种植业,而且还到外村租地,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民主决策,3年来我们就是依靠这个法宝破解重建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问题。”易晓霞说。在安置点选址问题上,尊重群众意见,坚持“房屋布局让位于树木”的原则,同时将原有新村规划“聚居点”与灾后重建统规自建点有机结合,保持了规划的连续性。
在安置点管理上,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了居住区业主管委会,主要负责安置点日常管理的综治巡逻、绿化保洁、文化娱乐、邻里调解等工作。在充分征求集中居住区群众意见后,制订了《集中居住区管理规程》、《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实施方案》及《文明卫生户评分细则》。
“群众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主意识更要提高。”金陵村党支部副书记周江介绍,该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三新”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村党员干部对口联系集中居住点制度、坐班制度,做到上情下达及下情上达,及时梳理矛盾,将纠纷化解在基层。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栽种植物、绿化环境,植物的栽种不能杂乱无序,同小区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可以说金陵村的群众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村民们有的在小区里悠闲散步,有的利用小区的健身器材锻炼着身体,有的停留在阅报栏边看着新闻,有的坐在家里上网了解农资信息……”刘俊林说,截至今年4月,都江堰市共完成6万余户农房重建,建成了205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260万平方米城市安居房、廉租房,顺利完成18058套城镇安居房和698套廉租房、公租房分配,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完成。(记者 周琳 钟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