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本报《乐活人居》刊登的《杭城拒绝“富人区”》一文,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那么,杭州首次推出的这两宗配建保障房的用地究竟花落谁家?请看本报记者从出让现场发回的报道。
5日,杭州推出两宗首次配建保障房的用地。两宗土地分别以楼面价4674元/平方米和楼面价7459元/平方米成交。如果不考虑配建的因素,这样的价格在上述地段基本是不可想象的。而更不可想象的是,如此便宜的地,杭州的品牌开发商没有一家参与竞拍。
出让现场,媒体记者远远超过到场开发商。据统计,现场只有20余家开发商到场,4家单位参与竞拍。记者在现场看到,竞价席上的开发商除了德信、昆仑、大家、赞成等知名度较高,其他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公司。记者注意到,德信、昆仑自始至终都没有报价,竞得10号地块的名城科技有限公司名不见经传,在杭州没有开发历史,而竞得11号地块的杭州金盛房产虽曾在周边开发过金盛曼城,但在杭州开发历史也不长。
大公司冷眼旁观
小开发商先行试水
大公司为何一直没出手?一位现场观战的开发商认为,这两块地看似不错,但有相当高的公建混搭比例,入不了大公司法眼:像转塘地块地上总建筑面积不过70220平方米,但住宅建筑面积只有27677平方米,公建比例高达64%,而滨江地块也有45%的公建比例。另外,大公司手头项目相对较多,拿地心态也没有小公司迫切。在这样的大势下,小公司先行试水“配建”这一新生事物也不足为奇。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则认为:大公司没来拿地原因很复杂。至于这些小开发商有信心来拿地,除了土地价格不高外,估计还看中了跟政府的合作。毕竟建设保障性住房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政府出让土地,企业通过竞拍的方式来拿地建设公共租赁房。在住宅用地的基础上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其实跟企业“代建”的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而这一种方式的效果更好。
房产巨头全数缺席
公租房成“烫手山芋”?
绿城、滨江、大华、金都、广宇等杭城几大房产巨头仿佛说好了一般,全数缺席此次土地拍卖,业内业外都是议论纷纷:是宏观调控逼得这些大公司资金困难了?还是此次配建的公租房是一只“烫手山芋”?
“保障房和商品房放在一起建,会不会降低商品房小区的档次?”“物业管理会否乱套?”“保障房无偿移交,开发商会否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商品房上,导致真正的地价不会下降?”拍卖前,不少开发商就对此产生了质疑。而现场他们不约而同地缺席,也表明他们不愿意接手配建公租房这只“烫手山芋”的态度。
对此,竞得11号土地的金盛置业副总徐东岳表示:我们不造高档房产,配建地块完全可以和商品房一个标准生产,也可以同小区管理,不用把配建模式看得太可怕。既然配建用房成本是按商品房标准核算的,也就不存在消化难的问题。
“配建的保障房不会影响小区的品质,因为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还是有区别的,公租房属于比较高端的保障性用房。”一位在滨江有项目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公共租赁房建设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政府的严格监控下,相信无论什么样的公司来拿地,质量方面都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土地“打包”出让
业内专家十分看好
本次拍卖都没有达到最高限价,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事实:杭州地价真的降下来了!杭州土地出让不再“价高者得”操作模式的初次实践是成功的。
而对于这种配建“打包”的土地出让形式,很多业内人士也都表示了认同,赵杭生认为:在往常“价高者得”的传统游戏规则下,拿地的都是一些品牌公司。有些小公司为了拿地,常常在资金上出现超负荷的现象,这对以后的开发是很不利的。而这次土地出让活动采取的“限地价,竞保障性住房面积”的竞买方式,给那些小公司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因为在这样一种模式下,企业在竞拍土地时,会考虑到更多方面的因素。
他认为,在资源有限这一大背景下,这种“打包”出让的形式,不仅对过高的房价会起到一定抑制作用,而且政府建设公共租赁房的任务也得到了落实,可谓是一举两得。俞亦赟 实习生 董骏